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区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剖析(6)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作者:杨辉1,2,滕吉文1,张 发表于:2010-01-13 21:15  点击:
【关健词】西构造结 重力场 电磁波场 壳、幔结构 中源
碰撞,引发了持续时间长久、过程极其复杂的物质重 组和能量交换的过程,造就了该地区性质独特、频度 密集的中深源地震带. 4.2 西构造结的动力学模型 兴都库什帕米尔中源地震带的条带状几何结 构及兴都库什震

碰撞,引发了持续时间长久、过程极其复杂的物质重
组和能量交换的过程,造就了该地区性质独特、频度
密集的中深源地震带.
4.2 西构造结的动力学模型
兴都库什帕米尔中源地震带的条带状几何结
构及兴都库什震源机制解近垂直的T 轴这些特征
通常存在于海洋俯冲带中,因此,Billington 等[20]
(1977)和Chatelain等[22](1980)认为该地震带代表
着海洋地壳的俯冲消减过程.但这并没有得到地质
学方面的支持,也没有发现与此过程相关的火山岩
证据,而且在特提斯于50~40 Ma闭合后,根据印
度板块的汇聚速率,只需要10~20 Ma大陆地壳就
能俯冲到现今的位置,因此该地震带应该不是由于
特提斯的俯冲消减形成的,而是与更近的构造事件
相联系.同样,Chatelain等[22](1980)认为在兴都库
什帕米尔地震带代表着晚第三纪重要的俯冲消减
1982
 6期杨 辉,等: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区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剖析
事件,当前的两个消减带代表着帕米尔下方两个陆
内小盆地的俯冲痕迹,但在地表同样没有得到相关
的地质学的证据支持.
在兴都库什下方,Roecker[24](1982)发现200
km 以上存在着低速层,并获得了地质方面的证据,
认为这是大陆地壳俯冲的结果,而非大洋地壳俯冲
的产物,Burtman 和Molnar[41] (1993)以及Fan
等[26](1994)支持这一观点.Vinnik 等[21](1977)在
低于200km 的深处发现了高速区,Mellors等[27]
(1995)和Pegler[43](1995)也都证实了高速体的存
在.一些学者(Roecker[24],1982;Burtman 和
Molnar[41],1993;Mellors等[27],1995)指出:速度结
构中低速异常与高速异常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它
们可能代表着海洋俯冲消减带与大陆俯冲消减带之
间的过渡.
在帕米尔下方则没有发现明显的高速或是低速
异常体,Burtman 和Molnar[41](1993),Fan 等[26]
(1994)认为这可能代表着亚欧板块向帕米尔深处的
俯冲达到了200 km 的深度.但Burtman 和
Molnar[41](1993)对于大陆地壳能否俯冲到200km
的深度提出了疑问,因为在其它地方很少看到这方
面的先例.
从应力场构造而言,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
汇的地区,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板块的前缘,
即为呈逆冲断层所导致的压应力.在与塔里木盆地、
天山前沿、塔吉克盆地和费尔干纳盆地接触的地方,
也呈现出垂直于板块方向、由逆冲断层导致的压应
力.在兴都库什及塔里木盆地北缘存在着明显的走
滑剪切应力.
因此,可以认为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挤压或是
俯冲的过程不但导致了欧亚板块的缩短,同时在向
北移动的过程也引起印度板块前沿区域自身的变
形,这种变形与岩石圈地幔的脱水脆化等作用及其
耦合产生了地震异常密集的兴都库什中源地震带.
在东部的帕米尔地区估计也发生了类似现象,但由
于与坚硬的塔里木盆地西部岩石圈相碰撞,使得印
度板块岩石圈在该处深部扭转并在脆弱的地方发生
断裂拆沉现象,这也是单一扭曲地震带模型通常的
解释.而上述很多双源地震带的研究工作在本质上
是把帕米尔和兴都库什隔离开来进行讨论,这可能
也是其理论模型的一个缺陷所在.
4.3 西构造结地球动力学研究工作展望
值得密切关注的是,青藏高原演化的动力学模
型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和碰撞方式有
关,碰撞的方式不同,不同部位接触并发生碰撞的时
间也将各异,产生的效果当必不同.Appel 等[44]
(1991)提出了两种碰撞方式,即:
(1)碰撞次序依次为西构造结东构造结喜马
拉雅中部;
(2)碰撞顺序依次为:西构造结喜马拉雅中部
东构造结.目前已有的年代学研究认为印度板块和
欧亚板块在西构造结的碰撞时间约为50~43 Ma
(Tonarini等[45],1993),喜马拉雅中段碰撞的时间
为65 Ma(丁林[46],2003),东构造结的碰撞时间大
约在40 Ma(Ding等[47],2001),由此得到的碰撞依
次为喜马拉雅中部西构造结东构造结.
当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而构造结的形成机
制与碰撞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研究构造结
的形成,不但要弄清楚其地下的三维结构和运动方
式,还要知道确切的碰撞方式;要研究碰撞方式,就
要知道每一部分的地质归属和碰撞时间.
由此可见,兴都库什帕米尔中源地震带的几何
形态、地球物理场和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于揭示印
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并
对其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方式.正因如此,西构造结区
动力学演化模型应回答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碰撞
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如碰撞时间、碰撞部位、
碰撞方式及碰撞演化过程等核心问题.
由于喜马拉雅弧形造山带弧顶地域的介质属性
和构造格局及其深层过程制约着高原西北缘及西部
的深、浅构造格局与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因此西构
造结的深部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将重点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
(1)西构造结本身的深部精细结构刻划与物质
属性及其动力学响应;
(2)西构造结区是否具有“热点”或地幔热柱的
深部物质和能量交换或迹象;
(3)高原壳、幔物质侧向运移是否只向东运动而
不向西部运移,即物质外流是否只发生于东构造结
区域而不发生于西构造结区域;
(4)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深层动力过程,特(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