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区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剖析(4)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作者:杨辉1,2,滕吉文1,张 发表于:2010-01-13 21:15  点击:
【关健词】西构造结 重力场 电磁波场 壳、幔结构 中源
震.在西构造地区,绝大多数的中源地震发生在兴都库 什帕米尔地震带.因此,作为世界上最活跃的陆内中源 地震发生地区,兴都库什帕米尔地震带最近几十年来 一直深深吸引着各国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关注 (

震.在西构造地区,绝大多数的中源地震发生在兴都库
什帕米尔地震带.因此,作为世界上最活跃的陆内中源
地震发生地区,兴都库什帕米尔地震带最近几十年来
一直深深吸引着各国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关注
(Nowroozi[19],1971;Billington[20]等,1977;Vinnik 等,
1977[21];Chatelain[22] 等,1980;Roecker[23] 等,1980;
Roecker[24],1982;Ni 和Fan[25],1989;Fan,Ni 和
Wallace[26],1994;Mellors[27]等,1995;Pegler和Das[28],
1998).西构造结区中、深源地震带分布见图4.
图4 西构造结地区沿70~800E 中、深源地震带分布图
(a)1964~1992年地震震源水平投影图(Searle[29]等,2001);(b)震源深度投影图
Fig.4 Focaldepthsbetweenlongitude70~800EintheWesternHimalayanSyntaxisregion
(a)Locationsoftheearthquakeeventsduring1964~1992(afterSearle[29],etal.,2001 );
(b)Locationsontheverticalcrosssection
Nowroozi[19](1971)最先发表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
区地震活动状态,他认为本地区存在着两个中源地
震带:一个在帕米尔下方呈NESW 走向,深度在70
~175km 之间,另一个位于兴都库什下方,呈EW
走向,深度在175~250km 之间,并且有着震源机
制解张应力轴接近垂直的特点.Billington[20]等
(1977)认为兴都库什和帕米尔下方可能是同一个地
震带,但他同时认为这也可能存在着两个方向相反
的俯冲带,并首先提出了海洋岩石圈的俯冲消减可
能是造成兴都库什帕米尔中源地震带的原因,确认
1980
 6期杨 辉,等: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区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剖析
了下方WadatiBenioff带的存在.
Vinnik等[21](1977)根据在300km 附近高速带
与地震活动带的耦合现象,以及元古宙岩石的露头,
他认为:这两个中源地震带在实质上是同一个被扭
曲了的单一地震活动带,其地震活动性是由于刚性
构造圈(即俯冲的印度板块)受周围物质的应力影响
而引发的.
Roecker等[23](1980)提出在37°N 附近中源地
震带被分成两部分,西部相当于由南向北的俯冲,东
部则相当于从西北向东南的俯冲,中间是地震空白
区,并发现了西部兴都库什下方地震带存在着分叉
的现象.Chatelain等[22](1980)利用1976和1977年
区域台网记录的微震资料提出:兴都库什地区在
160km 深度存在着地震空白区,并认为这里可能反
映了上下两部分俯冲板块的分离.
Pegler和Das[28](1998)认为兴都库什帕米尔下
方中源地震带呈S走向,长约700km,宽度基本上不
超过30km,活动性最强的区域位于100~300km 深
度之间.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地震带并不是在所有深
度上都连续分布,其间不但存在地震空白带,也存在
着一些高活动性的地震群.在兴都库什下方地震带
向北倾,向东逐渐变得陡峭,直至近于垂直,并在约
71.5°E 的地方发生倒转,在东端深度超过200km
的地方存在着一个倒转的V 形分叉.在帕米尔下方
地震带向SE 倾斜,地震活动性没有兴都库什下方
强,并且在90~110km 之间存在着突然的间断,同
时指出帕米尔地区大量中源地震其T 轴近于水平
并沿地震带走向.
国内学者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宁杰远和臧绍
先[30](1990)利用ISC 提供的1968~1982年之间的
地震资料得到了在地震空间分布及震源机制解方面
与Roecker 的工作相类似的图像.张家声等[31]
(2005)对兴都库什帕米尔以及中国西部地震活动
的几何学及其构造关联作出了新的解释.楼小挺
等[32](2007)利用ISC 提供的1964~2003 年的资
料,给出了西构造结地区中源地震带的构造特征及
震源机制解.
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研究手段的发展,尤其是
先进地震层析成像分辨质量的大幅提高,对揭示西
构造区域深部三维地震速度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VanderVoo[33]等(1999)在研究印度下方特提
斯俯冲消减带时发现:西构造结地区下方存在几个
P波高速异常区,其中兴都库什下方有一与印度岩
石圈相连,向北倾斜并深达地幔600km 处的高速
异常带,在巴基斯坦北部这个异常深部结构发生倒
转,变为向南倾斜.这些深达上地幔的高速异常体是
由于印度板块在向欧亚板块下方俯冲消减时留下的
层状残片.Koulakov 等[34](2006)认为在兴都库什
西南部下方,向北俯冲的印度板块贯穿了上地幔和过
渡带,在地震带的东北部约300km 宽的区域内俯冲
带的上部发生了倒转,下部变窄,并在大约250km 深
处断离.Oreshin[35]等(2008)将Ladak 等喜马拉雅
西北部地区下方深达几百公里的高速异常区解释为
特提斯消减的遗迹.
国内学者的研究工作中,雷建设和周蕙兰[36]
(2002)利用层析成像结果指出西构造结南侧往北直
至天山以北的速度纵剖面显示了印度欧亚板块板
块在该区的强烈碰撞挤压作用,在抬高地面形成高
原的同时把浅部速度较低的地壳岩石圈介质俯冲拖(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