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其深层次理解:多样指构成整体各个部分或各个因素的个别性和差异性;统一指这种个别性和统一性之间的彼此协调和融合,即森林中诸多树种、物种、群落、层次同外界诸多生态因子的相互
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其深层次理解:“多样”指构成整体各个部分或各个因素的个别性和差异性;“统一”指这种个别性和统一性之间的彼此协调和融合,即森林中诸多树种、物种、群落、层次同外界诸多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中,呈现的多样生命美和整体的生态美。讲个别性、差异性、多样性,即尊重森林中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生命;讲整体性、合一性、和谐性,又承认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生命在各呈其彩的同时,通过相互竞争、淘汰和相互包容、融合构建成一个个具有自主功能的生态系统。森林的多样的生命和整体的生态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互为包容。我国有乔木2000多种、灌木6000多种,还有草本植物、苔藓、地衣、蕨类、鸟类、兽类、昆虫和微生物等,超过65%的野生动物和超过90%的植物物种聚集在森林这一大舞台上,既呈现自身生命的精彩,即多样性,又构筑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等不同森林生态类型的恢弘,涂抹祖国辽阔版图的华光丽彩,即统一性。 四、问题和讨论
(1)形式美的法则,可以称之为美的法则、美的尺度和美的规律。我们需要美的法则、尺度和规律指导林业生产和经营,或者说,在进行森林经营时,既要符合人的经营(经济)的目的性,又要符合人的审美(美学)的目的性。考虑人的审美目的性的实现,无疑是森林经营的一大转向和进步。
(2)当下,人们对森林的经营集中体现在人工林上,因而,人工林成为人们创造森林美的最普遍的一种形态。由于经营目的性的制约,人们在创造人工林和人工林美时,主要遵循的是形式美的一般法则,追求的是对称、规整和齐一的美学风格。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形式美的特殊法则,切忌人工林过于集中连片;要设置隔离带和生物防火林带,注意不同树种间的行带或团块混交,注意母树保留和上坡、山脊、陡坡、岩石裸露地植被的保留,防止林道开设对环境的破坏,注意林缘林带的保护以及人工林同原有植被的衔接等[4]303-305,以求多样统一。
(3)防护林、农田林网、道路绿化等,是人工林的一种形态,遵循的是形式美的一般法则,体现对称、规整和齐一的美学风格。但由于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纵横延伸,地形地块的复杂性等,在规划防护林位置走向时,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结合,多样设置,不要强求一律。在通过湖沼、河道时,防护林带要作特殊处理,要注意保留湖沼、湿地、河道的地貌特征和原有林木,尽可能在规整划一图景中,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4)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现代公园的是:西方现代公园是理性的、规划的,表现的是几何图案美;中国古典园林是非理性的、非规划的,追求的是意境。什么是意境?宗白华先生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3]70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不仅要遵循形式美的一般法则,还要遵循形式美的特殊法则,借山川草木、云烟明海以表现胸襟中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向自然学习,“师法自然,中得心源”。以自然法则为准绳,以自然之心为心,才能达到情与景融、天与人合的审美境界。
(5)尽管中国文人同能工巧匠合作创造出了被称为园林之母的中国古典园林,但人类的纤纤巧手终难敌自然的鬼斧神工。避暑山庄、拙政园和西湖与九寨沟、张家界和三清山相比,无疑要显得稚嫩、小巧和细微。以天然林为背景的九寨沟、张家界和三清山等森林公园乃是何等的粗犷、开阔和雄浑!但这并非否定在避暑山庄、拙政园、西湖等在造园中贯彻了非理性、非规划的特殊形式法则,然而人造的“自然”终会留下人工的痕迹。“自然本质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人工永远无法仿造的。以天然林为基本背景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呈现的是自然的本心、本色、本真,而人工园林,无论怎样讲究技巧也会留下疏漏和遗憾。
(6)自然之手创造的天然林无疑是森林美的最高典范。尊重、保护和师法自然是创造森林美的最高准则。自然本身是最美的,且无须人工增加什么,所以我们要真心实意地保护好天然林,保护好各类地带性植被,保护好森林背后的山体、河流、湿地的原始原貌,保护好几千年农耕文明留存的人地关系。我们在对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上,也要坚持近自然的原则,做到不规则或少规划,以保持肌体健全的森林生态系统本身。只有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呈现其生机活泼的森林美。其次,要十分注意凸现森林自身的原始蛮荒和原汁原味,“切忌森林的庄园化和公园化。尽量减少建筑物和构筑物。对于必要的游憩性设施可就地取用自然材料,并使其造型、色彩和森林环境协调,以保持发挥森林特有的壮观、野趣等自然面貌,同时也可节省投资”[4]302-303。最后,要根据不同景区的不同游憩价值,确定其必要路径和建筑物配置,要特别注意名木古树、人文遗址的保护和神话、故事、传说的整理,使游人在观赏森林美时也能品味到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1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2]苏祖荣.森林美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王传书,张钧成.林业哲学与森林美学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