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述评:渊源\定位与在中国的研究(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龙静 李延喜 发表于:2011-08-26 09:43  点击:
【关健词】行为金融学;标准金融学;有限理性;认知偏差;非有效市场
李心丹、王冀宁和傅浩(2002)通过国内某证券公司7,894位投资者的个人交易数据进行了过度交易现象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个体投资者确实存在上述认知偏差[20]。李心丹(2005)连续几年对行为金融的深入研究之后

  李心丹、王冀宁和傅浩(2002)通过国内某证券公司7,894位投资者的个人交易数据进行了过度交易现象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个体投资者确实存在上述认知偏差[20]。李心丹(2005)连续几年对行为金融的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了研究体系框架,将行为金融学分成三个层次:①投资者的个体行为研究;②投资者的群体行为研究;③有限套利和非有效市场研究[1]。这一研究体系的初步提出,对后续研究有着重要影响。
  饶育蕾在多本《行为金融学》[7][21]著作中除了提出行为金融的研究体系框架外,还对中国机构投资者认知偏差和预测市场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理性,即检验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启发式、框定依赖等认知偏差,实证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存在锚定和框定依赖等认知偏差。饶育蕾实证检验了中国机构投资者情绪指数是否与证券市场未来投资收益率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不能有效预测市场。
郭文英(2007)[22]通过分析投资者对信息的评价方法,发现概率测度忽略了信息的冲突,包含概率测度的非可加测度则提供了不同投资者对信息评价方式的数学表示,而由于人类模糊思维的影响,模糊测度下的预期更能体现实际的现象,所以基于模糊测度的Choquet期望可以表现投资者的悲观和乐观态度,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资产组合选取模型更好的反映了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行为。模糊测度是一种非可加测度,而基于概率测度的模糊测度反映了投资者的主观信念,代表了和投资者信念一样的对事件的可能性评价。因此,用模糊测度表示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能模型化投资者的心理现象,表现投资者对信息的判断,解释已被证实的投资者的悲观和乐观等经济行为。在Choquet预期下,结合行为金融学中关于效用函数的观点,郭文英(2007)首次用能够充分体现投资者的悲观和乐观态度的Choquet积分构造异质性信念下的资产组合选取模型。
  2.国外学者对中国现象的行为金融研究
  Hersh Shefrin(2007)[9]在《资产定价的行为方法》的中译本版序中说,对于了解中国市场的运作而言,行为金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投资者中间存在明显的行为现象。就此而言,中国的投资者看来和西方投资者一样具有相似的特点。比如,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投资者和西方投资者一样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处置效应。各国的投资者都不大愿意出售当前价格低于买入价格的股票,而且对表征推断的依赖看来也让中国的投资者受制于外推偏误,这和西方的个人投资者是一样的。但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投资者表现出和西方投资者不一样的特征。比如,看起来亚洲投资者要比西方投资者有着更强烈的自信。而且性别差异在中国投资者行为当中不像西方投资者那样突出。在西方,男人看来会比女人交易更多,但是在中国,男人和女人在交易模式上更为相似,一旦控制了注入年龄、交易权利以及证券组合分散化程度这些其他的因素之后,在投资者群体中,女性占据的重要比例比西方更加接近于50%。
  投资者基于自身的信念进行交易,不同的信念能够导致获利或损失。投资者为了“生存”需要不断的根据过去的绩效更新自己的信念从而改变资产持有策略。这样,金融市场就可以看成一个投资者信念演化的生态系统。Taylor and Jonker(1978)提出的模仿者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的微分形式,给出投资者行为的模仿者动态概念,该定义是建立在单一群体对称阶段博弈、以及选择动态为收益正性的动态模型[23]。
  (二)行为金融在中国的研究展望
  中国学者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近几年迅速增多,学术期刊上开始较多的出现,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步,而且研究仍然缺乏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总体看来,对认知偏差、投资者情绪及基于投资者心理的最优组合投资决策和资产定价问题的研究还很缺乏。这一领域的研究只有试图建立新的基于行为因素的资产定价模型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才能改变行为金融学实证较多、核心理论模型较少、描述性的较多、指导性较差的现状,推动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
  长期以来,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备受学术界、实务界的关注。它涉及到证券市场是否有效、资产价格是否无偏差地反映所有信息以及投资者是否理性等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中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行为金融的研究对解决一些异象问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紧迫性,有着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心丹.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 金融研究,2005(1):175-190.
  [2] Kahneman,Daniel and Amos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Econometrica,1979(47):263 -291.
  [3] Kahneman,Daniel and Amos Tversky .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 Science ,1974(185):1124-1131.
  [4] Shleifer,A. Inefficient Market: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 Montier,J. Behavioral Finance: Insights into Irrational Monds and Markets[M]. John Wiley,2002.
  [6] Shefrin,H. Beyond Greed and Fear: Understanding Behavioral Finance and 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 De Bondt,W.and R.,Thaler. 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J]. Journal of Finance,1985(40):793-808.
  [9]Shefrin,Hersh.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Asset Pricing[M]. Beijing:China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2007.
  [10] Fama Eugene.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 Journal of Finance,1970(25):383-417.
  [11] Barberis,N. and R. Thaler. A Survey ofBehavioralFinance[J]. Handbook of Financial Economics,Elsevier Science,2003:1053-1121.
  [12] Barberis,N.,M. Huang and T. Santos.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116):1-5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