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装产业:强者更强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危华 发表于:2010-10-07 09:29  点击:
【关健词】服装产业,中西部,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国内服装生产格局暂未发生根本变化,但产业新格局在危机中开始孕育,江西、湖北等内陆省份无论是在服装产量还是在服装产业新增投资增长率等方面远远高出东部省份。浙江服装产业不仅要和广东等服装产业传统优势省份竞争,中西部省份对浙江的挑战也不

  
  比较中的优势
  
  服装产业是浙江的重要民生产业和对外贸易的传统优势产业。凭借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地缘上的优势,浙江和广东、福建、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的服装产业积累起明显的优势,聚集了国内服装的绝大部分的生产和出口能力,确立了“东强西弱”的格局。
  中国服装行业“百强”评比活动的开展见证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活动分别以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三个指标为依据制作榜单。2009年全国共有128家企业入选,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百强企业数量位居前五名的省分别是:浙江(41家)、江苏(24家)、山东(16家)、广东(9家)、福建(8家)。其中,雅戈尔和森马两家浙江企业同时入选“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百强前十名,森马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入选三个“百强榜”的企业。
  集群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群内往往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它们在产业链配套、专业人才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上述五省服装主产区内部有的依靠外资、有的依托专业市场和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群,如杭州的女装,温州的男装和常熟的羽绒服等。
  服装产业是一个对品牌比较敏感的产业,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容易受到品牌的影响。同等质量下,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有品牌的服装产品。国家工商局资料显示,服装行业是商标登记中更替最快的行业。据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有10万余种服装品牌,每年有2000多个品牌被淘汰,2000~2005年中国前500名的服装品牌平均寿命只有1.5年左右。2010年,国内新增19个服装驰名商标,累计有144个纺织服装驰名商标和143个纺织服装中国名牌。
  “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被誉为中国服装行业的“奥斯卡奖”,其设立的目的是推动中国原创服装品牌的诞生。大奖设立风格、品质、策划、创新、潜力、营销、公众、价值、成就等多个奖项,在已经举办的六届中,共有54项次品牌获奖,其中浙江获得16项次,居国内第一。福建、江苏、广东和山东分别以7、7、4、3项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服装电子商务领域,北京的凡客诚品以直销方式在参与竞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功问鼎2009年度的中国服装品牌创新大奖。
  
  优势遭遇挑战
  
  为了对浙江服装产业的国内竞争力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在上述分析之外,我们还可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等方面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
  服装产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密集使用的大部分是初级劳动力,他们往往不需要经过培训或是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劳动报酬在服装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往往会达到50%左右,因此,成本优势仍然是现阶段服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服装行业从业者的生存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工资水平上升了15%,企业的用人成本大幅提高。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对服装出口企业的运输成本造成了重要影响,全年企业实际支付的货运费用比2007年至少提高了10%。以电价为例,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其中浙江涨幅0.0321元,江苏涨幅0.0301元,福建涨0.0297元。不仅如此,工业用水价格和废水排污价格继续呈上涨势头。
  
  
  2008年,服装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受到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疲软,销售价格下行的压力增加;内需品牌的淘汰速度加快,品牌个数减少,品牌产量控制加强,品牌集中度加强。一些销售覆盖全国的品牌企业推行本地化生产以降低物流成本和市场风险。在国内需求和内需供给形态的转变下,大企业仍然可以基本维持2007年的生产,大量中小企业和处于价值链末端的企业遭遇生存的困难。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美国纺织品贸易办公室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共计138.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3%。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扩张,美国失业人口居高不下,消费者对经济的未来走势缺乏信息,消费需求一直呈下降趋势。可以说,国外市场需求不足是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主要出口市场如德国、英国等国经济萎缩、消费者需求不振等,对我国服装出口乃至服装产业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1995年7月至2007年7月的十余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的税率历经了十几次的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每一次调整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广大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我国的服装出口基本上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策略,出口服装的利润率本来就不高,只有4%左右,出口服装退税率的降低1~2个百分点,对服装出口企业尤其是大量的中小型服装出口企业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
  浙江服装产业无论是从工业总产值还是出口交货值来看,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是,深入到产业内部就会发现,浙江有大量企业从事服装出口,企业之间处于原子式竞争的阶段。出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使得单个企业难以获得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市场份额,服装产品价格由市场总供求决定,即服装产业基于企业层面的市场势力缺乏。企业规模小不具备将有限的产品差异加以区别和专门推销并转化为垄断力量的能力;其次,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薄弱,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等高端要求对原发性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高不可攀:再次,简单平移国内低质低价策略的国际市场挤占路子越走越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调查事件频频爆发,产品的国际市场认同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
  企业是产业的微观基础,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服装出口市场的市场份额虽然较高,由于缺乏微观基础,服装产业的组织程度松散,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屡屡发生,导致中国服装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不明显。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