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第四、商业银行要用创新的金融产品为服务业企业提供支持,探索更有效的金融服务方式。 四、后世博上海银行业的对策 (一)重点关注的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上海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一些普通的
比例。第四、商业银行要用创新的金融产品为服务业企业提供支持,探索更有效的金融服务方式。
四、后世博上海银行业的对策
(一)重点关注的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上海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一些普通的制造企业已难以承受,纷纷将企业搬迁到长三角其他城市或者内地。未来上海将向服务业转型,但一些核心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仍将被保留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的朝阳行业,比如新能源、大飞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新材料等,而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又处于全国的龙头地位。2009年底上海市贷款行业构成里面,投向新技术的贷款约为10%左右,与高新技术产业在上海经济中的地位不匹配。从世界经济的经验来看,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总有新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引擎,1980年代末期的信息产业就是明证。新产业一旦获得技术、资金和市场的支持,其发展将程几何级数增长。当前新能源、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行业已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上海银行业应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 2.城市基建。城市基建在未来几年仍是上海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浦东、大虹桥、轨道交通的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基建贷款风险低,是各家银行的争抢对象。虽然当前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多有质疑,但不应夸大其中的风险,政府信用属于安全范围。
3.房地产业。未来几年上海房地产业的热点区域估计在世博园区、大浦东南汇地区、大虹桥功能拓展区、配套成熟的闵行、松江、嘉定地区。但当前房产价格过高,泡沫特征明显,单边上涨格局很难延续,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业的宏观政策风险,通过授信政策和风险防控的完善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4.会展业。历届世博结束之后总会形成一些“国际会展之城”,比如日本的大阪和德国的汉诺威。上海世博会保留的永久场馆大多具备展览性质,世博园区今后将是中国高端的展览场所,必将推动会展业发展并促进会展金融。上海银行业要介入世博园会展业,并由专门的产品经理借鉴西方会展金融的经验,摸索研究出一套会展金融的服务方式。
(二)值得关注的地区
1.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依然是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积聚区域。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务、商业服务业,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繁荣与繁华,形成以商务楼宇及宾馆为载体、以知识密集高端服务业发展为主的服务业发展格局。随着上海中心楼市价格的继续走高,中心城区居民将呈现高财富、高智力的集群趋势。上海银行业中心城区支行要提升对高端客户的服务功能,深入优化贵宾理财、私人银行等业务。总部经济效应带来颇多的机遇,传统商圈具有再提升再整合的潜力。
2.大浦东和大虹桥地区。大浦东和大虹桥将是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发展的两大增长极,其中的机会包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融资需求;二是房产业、建筑业带来的融资需求;三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拓展了现有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比如金融衍生产品、航运金融、物流金融在给金融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推动着金融业的创新与整合,抢占市场先机的商业银行有可能获得领先同行的巨大先发优势。
3.具备产业优势的郊区。在《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中,产业集聚地除了市区的浦东和徐汇,其他的是宝山、闵行、嘉定、松江、奉贤、金山、长兴岛,这几个郊区科技企业聚集、科技实力雄厚,未来将成为承载上海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区域,将生产出丰厚的工业增加值,此过程将带来巨大的结算、融资、国际业务需求。
(三)可供选择的对策建议
1.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当前上海经济正面临历史转折期,一方面“两个中心”建设将进一步提高上海的外向型水平;另一方面一批新兴产业将登上上海经济的舞台。在这个持续的调整过程中,社会资金需求、金融生态环境、居民财富结构都将发生巨大的变迁,上海银行业要提前顺应这个变化,积极发掘有潜力的新兴客户,准确把握经济调整过程中的资金流动规律,开发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优秀金融产品,实现“与客户共成长、与时代共进步”的目标。
2.拓展综合经营。首先是完善交叉销售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机制,逐渐在交叉销售的基础上实现营销平台、营销资源、客户的共享。其次是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代理业务、资产证券化、创业板市场业务。再次是提高非息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当前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客户的需要,选择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品种,加强相互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推进综合化经营。最后是建立综合化经营的信息技术平台。
3.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要实现经营理念、营销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突破。
4.拓展个人消费信贷。随着投资规模的缩减和投资增速的下滑,上海经济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上海经济也将实现“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在这个转型时期,上海银行业大力拓展个人消费信贷有两层意义,第一、通过投放个人消费信贷助推上海消费的发展,推动上海消费升级换代,同时也为全国经济结构转型积累经验。据实证研究显示,消费信贷可有效减弱流动性约束, 实现居民消费行为的跨期优化;消费信贷可有效拉动消费与经济增长。第二、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能拓宽银行资金的运用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难题。
5.拓展航运金融。我国航运金融发展还相对滞后。据统计,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高达几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 亿美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伦敦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资市场的18% ,油轮租赁业务的50%,散货租赁业务的40%和船舶保险业务的23%。全球67%的船东保赔协会保费也基本集中于伦敦。而上海在全球航运金融市场的份额不足1%。上海要在机构设置、财税扶持等方面支持航运金融发展。
6.加快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随着汇率双向波幅的加宽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未来人民币衍生产品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人民币衍生产品面临两个约束,一是政策的约束;二是人才的约束。政策方面,国家为了确保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了能够减少上海对境外市场的依赖,估计会对人民币衍生产品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建议银行业通过引进、社会招聘、内部培养等一系列方式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才的晋升机制,实行专业人才序列制度,使得专业人才无需通过行政级别的提升也能实现晋升,这将促进专业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发展。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