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中先发区域合作治理问题研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罗若愚 发表于:2012-10-12 21:27  点击:
【关健词】先发区域;合作治理;产业转移;治理模式
图1三圈理论模型 图1中第1部分表示:政府合作的执行能力、公共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三个内外部因素同时具备,不但是最佳的决策区,还是合作策略可行的实施区,被称为耐克区。第2部分表示:政府合作的内部执行能力

  图1三圈理论模型
  图1中第1部分表示:政府合作的执行能力、公共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三个内外部因素同时具备,不但是最佳的决策区,还是合作策略可行的实施区,被称为耐克区。第2部分表示:政府合作的内部执行能力和公共价值具备,如果能够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就能够是策略变成现实,被称为梦想实现区。第3部分表示:政府合作的公共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具备,如果盲目执行合作策略,就会因为能力不足而不能完成,风险加剧,被称为风险区。第4部分表示:政府合作的执行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具备,但是此策略做了会因为没有公共价值而浪费时间和金钱,徒劳无功,被称为噩梦区。第5部分表示:政府合作的公共价值认知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偏差,因为没有合作的能力,也没有外部的支持,只是政府一厢情愿的想法,被称为我(政府)有一个梦想区。第6部分表示:政府有实施合作决策的能力,但它不具有价值和意义,也不受外部的支持,称为空白区。第7部分表示:此战略仅仅是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对政府公共管理而言,这一合作政策既没价值,也没完成它的能力,被称为别人(利益相关者)的梦想区。
  以成渝地区一小时经济圈的成功建设为例:交通网络的建设其实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铁公机”向来既能拉动该区域内需,又能增强该区域公共服务水平,还能满足非政府组织为民做主的要求,满足利益相关者经济投资和发展,这些都能否使得各方主体积极支持并加以实施这一政策,这就属于第1部分:耐克区,“Just do it”!贸易壁垒的打破,城市核级的形成,都为该地区的公共管理合作创造了条件,但是除此之外,对于成渝地区,直到现在也没有就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建立一个类似于区域协调委员会的组织,合作缺少整体性的支持,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建设,这里的支持建设是指成渝地区政府对合作的重视,对合作的保障,协调机制的建设。
  成渝地区或者其他任何一个经济区的形成,都是政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因此,各个区域都有着共同的诉求:提高效率、环境友好、协调发展。因此在三圈理论的政府合作的影响因素模型中,政府合作治理的公共价值无论如何都是出于这三个初衷,笔者曾经提出:“政府合作治理战略实施过程中,7个区域都是有可能的,运用三圈理论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有针对的所处部分进行改善。具体方法是:在公共价值上,增强企业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消除行政壁垒观念,让政府绩效实行以GDP为主、区域的协调性和环境改善性为辅的综合考量标准;在能力上,注重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到位,合理配置城市要素,提升整体实力,发挥行政协调职能作用;在支持上,构建合作平台,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突破和构建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促进能力、价值、支持三圈相交,扩大耐克区的范围[3]。”
  从实践来看,无论是无形之手的挥动还是福利制度的模范都显得异常的单一,只有考虑到政府能力、第三部门以及民众的支持与各方利益的对等,合作才有外部保障;也只有实施双目标的地方政府才具有强大的内部驱动力,多方位兼顾才能够应对复杂的区域公共管理问题,这样符合我国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双轨经济的发展趋势,双目标地方政府模式必然要成为其他区域的地方政府学习借鉴的楷模。
  三、先发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的构建
  目前地方政府的合作已形成了网络合作模式,协同管理模式和多层治理模式等。
  (一)网络合作模式
  网络治理模式,是政策网络与治理理论的结合,该理论认为,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只是其中一员,公共管理行为的发生在不同主体间形成的组织网络中,没有一个主体能够单独行事,独掌大权。也就是说,在网络治理模式中,各个公共管理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角度和理性策略,时有冲突情况。这样区域公共管理不仅是政府主导执行、完成自身目标,还包括区域内各个主体在偏好上交换信息,在资源配置和目标利益上讨价还价。政府间合作网络主要通过政府协商会、建立特区、大都会、政府项目合同外包、财政补贴、特许经营权、公私合作网络的形式,来处理污水治理、废物排放、公共交通、劳动力流动等单一行政区域不能独立的解决跨区域的公共问题。
  (二)协同管理模式
  “协同管理是运用协同学自组织原理,通过建立‘竞争——合作——协调’的协同运行机制,把系统中价值链形成过程的各要素组成一个紧密的‘自组织体系’,共同实现统一的目标,使系统利益最大化的管理体系。”[4]其实质是一个由许多管理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管理环境,它重组各个管理子系统,通过对该管理系统中时间、空间、资源、结构的安排与运用,使之从竞争转向合作,再转向整体协调,其管理效应远远大于各子系统简单相加所产生的管理力量。我国学者杜治洲,汪玉凯(2006)等对协同管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电子政务的公文流转、行政审批、电子监管等功能的运用,催生了协同管理,加之区域问题的产生促进了协同管理模式的建立。协同管理是各种公共的、私人的机构,共同管理区域内事务的管理方式的总和,使得公共管理发生了如下转变:从区域内管理发展到跨区域协作、从相对集中的管理到多主体松散管理、从固定流程的管理到动态协同的管理转变,主要通过协商、合作、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协同管理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认同之上的合作,其管理机制主要不是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依靠合作网路的权威。笔者认为网络合作模式和协同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多层治理模式
  多层治理治理模式是由盖里·马克斯在总结欧洲共同体后提出的,随后贝娅特·科勒一科赫、皮埃尔等人完善了这一理论,这些研究者认为,欧盟的正式确认使得欧盟各国权力向多维度转移,如今的欧盟已经成为一个行政权、立法权可以在不同层级间共同承担的政体,也就是形成了多层级政体。多层级治理是以地域划分的不同层级上,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诸多行为体之间所形成的,主要通过共同决策、相互调整、持续协商、审议、超国家、超等级等多元管理方式,对区域的公共管理问题的处理,作出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过程,这些行为体中没有一个拥有专断决策的能力,它们之间也不存在固定的政治等级关系[5]。(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