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生产率的提高引起了社会的分工和产业经济的发展,规模经济使发达国家的产业出现了“挤出效应”,国际产业转移基本呈现出从欧洲转移到亚洲,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国不但具有市场主导的比较优势:特殊的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国际分工的转变、国际性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初衷、发达国家“挤出效应”为国际产业转移到中国产生了很大的推力,还具有政府引导的竞争优势:税收等综合成本优势、良好的经营环境以及制度支撑,为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很强的拉力。一推一拉,使得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从此成为了制造业大国。而这一次,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国际上五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中最突出的一次。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的承接,从沿海开放到开发浦东,中国已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区三大城市经济圈,后来形成了天津滨海新区、长株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上海浦东新区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逐渐形成由东至西、由高到低的区域梯度格局,东部沿海的地理优势和政府主导,优先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转移,中部紧连东部,承接国外及东部的产业转移,西部发展则相对缓慢。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仍然承接着来自国际的产业转移,但竞争就显得异常激烈了:国际市场上,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招商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大、人民币升值、金融战争的打响;国内市场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与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加剧、低端产品出现饱和现象、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都使得沿海地区乃至中部地区的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加之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梯度,这些都使得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成为必然。区域产业转移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纯经济问题,事实上,它涉及到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问题,因此,它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影响先发区域合作治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产业转移中政府合作治理的形成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受地方政府自身经济与公共管理定位的内部环境影响,另一个则是受多层次、多主体、多方位的外部环境影响。
1.政府层面
(1)经济人地方政府——主要受成本收益因素影响。经济人简单说来是以完全追求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我国经济人地方政府的形成,缘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把外国的企业管理经验融入政府管理,实行新公共管理政策,使得各个地方政府偏重效率
收稿日期:2012—06—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区域产业转移中我国西部承接地政府间合作治理机制研究》(11BGL074)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区域产业转移合作中地方政府协同治理机制研究》(10YJA630108)。
作者简介:罗若愚,女,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成都611731)。
和效益,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GDP增长成为一个地方政府管理是否到位的主要甚至唯一评判标准。但忽略了民主与公平,忽略的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丧失了基本的公共价值观和公共行政精神、单纯的受成本收益影响,在公共管理上不合作的经济人地方政府未必可行。
(2)福利人地方政府——主要受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因素影响。福利人地方政府,狭义地理解它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公益服务和社会保险,广义理解它还关心公众的居住环境、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和幸福的指数等。这一理念之下的合作治理带来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融入、决策和获得信息的机会,但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增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多的矛盾与分歧、责任的重叠,使得合作治理时间和金钱成本增加。合作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合作的成本是否太大,收益是否太少,还有对其合作内容的承受能力,单纯的受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影响的福利人地方政府合作同样不可行。
(3)双目标地方政府——主要受成本收益与价值取向双因素影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国家或地方政府总是徘徊于市场干预和政府干预之间,总是游离于经济发展和公共福利之间。双目标地方政府,指的是该政府管理行为以经济性和福利性为双重主导,对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的福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区域内的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会根据其财政能力、风险、资源、效益、效率、专业需求、公众需求来采取相应合作,进行不合作、有限合作和大规模合作。
从双目标地方政府来看,成渝经济区的地方政府行为显示出了他们的远见卓识:2004年,成渝两地签署了促进合作的7份协议,该协议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农业、旅游,更重要的在公共建设方面注重公安机关警务联勤、重大交通能源基础建设、广播电视事业以及文化建设。2007年4月初,成渝两地再次签署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合作协议,其中更是包括建立政府间的沟通机制[1]。成渝一小时经济圈的建立无论给经济发展还是两地公民福祉都带来了积极的效应。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目前成渝地区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来说,各方兼顾,已经走在国家区域发展的前沿,两地已经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先锋。
2.多方位合作层面
在区域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三圈理论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多方位的解释对地方政府合作治理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 图1是哈佛大学Mark Moore教授在《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中提出的三圈理论,即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他提出,影响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公共价值、执行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三个因素。在执行一项大的公共组织管理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三者之间的平衡,首先,在公共管理内部价值驱动上,应该体现的是公平、善意等的公共价值,而不是追求纯经济效益。其次,在内部能力上,公共管理策略的实施与执行,其中的人、财、物等是否到位、是否同步。再次,在外部支持上,管理的政策方案所牵涉的利益关系者的态度、意见与政策目标的距离。最后,可顺利实施的政府策略是实施者能在这三方面寻求平衡[2]。毫无疑问,区域的公共管理合作因其跨区域、跨行政单位的特点,而绝对是大的公共组织管理决策,这一理论运用于区域公共管理合作仍然可行,政府合作的价值是为了更多公共精神的体现、为了复杂公共事务的处理,价值、能力、支持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互相制衡。(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