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的积聚。 全方位定量研究CO 2 排放是一个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定量的系统工程,但这可让CO 2 的排放在人们的掌控下进行。 4、全方位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分析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模型 目前,对二
全方位定量研究CO2排放是一个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定量的系统工程,但这可让CO2的排放在人们的掌控下进行。
4、全方位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分析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模型
目前,对二氧化碳进行定量分析主要体现在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的制定上。国际上逐步形成了国别排放指标、人均排放指标、单位GDP排放指标等,形成了从多个角度评价各国二氧化碳排放状况的指标体系。这些对CO2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各国从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对二氧化碳排放状况进行评价而制定的指标体系,本质上是争夺CO2的排放权,总的趋势还是CO2的排放量在增加,并没能在CO2的排放量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要找到这个平衡点,必须系统进行“碳”元素化合成CO2和自行消化CO2的定量分析研究。
CO2减排的任务不仅重大而且急迫,但为了避免“产能过剩”和“锁定效应”等情况的发生,我们在为低碳发展作总体规划之时需要慎之又慎,切忌胡乱上马所谓的低碳产业。而科学合理的规划有赖于对CO2排放现状的准确把握,定量分析将为此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定量分析的应用要贯穿整个“减排工程”当中,以定量研究成果指导节能减排甚至产业调整,大力发展消耗CO2行业,综合考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调性,做好“CO2”文章。
4.1 建立完整的以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为基础的减排模型
要实现符合长远利益的合理减排,首先就必须要对自身的CO2排放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声称将组织编制2005年和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此举正是我们所强调的定量分析的实际应用,无疑将有助于摸清我国CO2排放情况。但在此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可以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各行业的CO2排放研究,请各行各业的专家计算出他们各自所熟悉行业的CO2产生机制和排放状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某行业的排放状况应该是指该行业在一段时间内对大气中CO2总量的变化做出的贡献。所以部分行业排放量会出现“负值”。最后还需要加入城乡居民生活CO2排放量和计算国土范围内自然消耗值。值得留意的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城乡居民生活CO2排放量应该是直接排放量,不包括间接排放量。
设立CO2排放模型(图1),评价各个因素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下面我们列举CO2的产生和消耗的部分途径:
4.1.1 CO2的产生途径
(1)、能源行业:目前大部分电力的产生
C+O2→CO2+热能
(2)、部分工业行业:
CaCO3→CaO+CO2
(3)、锅炉制热,大宾馆、住宅群集中供热和中央空间等
(4)、生产设备,交通工具等动力尾气:CnH2n+O2→CO2↑+H2O
(5)、生活尾气:
a.燃烧天然气、煤气、煤及木柴做饭、取暖。
b.人们生存吸入O2,呼出CO2,
c.生活垃圾
4.1.2 CO2的消耗途径
(1)、工业消耗,如:
CO2+HsO→H2CO3
CO2+Ca(OH)2→CaCO3↑+H2O(CaCO3为轻质,可做油漆、涂料填料,还可用于造纸等行业)
CO2+Ba(OH)2→BaCO3↑+H2O(2)、森林吸收CO2,并产生O2
(3)、将CO2吸收、净化,降温加压,生产成“干冰”,用于许多行业。
根据CO2的生产和消耗,建立研究考量数学模型,据此可以对我国CO2排放全貌有细致的了解。该模型注重CO2排放的总量,有助于建立更加系统的指标体系。
由此,可以得出CO2排放总量的数学计算式。
TP=∑HPi(a1,a2,…)+LP(b1,b2,…)+NC
TP为CO2排放总量;HPi为行业i的CO2排放量函数;LP为城乡居民生活CO2排放量函数;NC为国土范围内CO2自然消耗值,总为负值。通过对这样的精细排放进行及时汇总,以确保我们掌握CO2排放状况的完整性、准确性并具备较高的时效性。
4.2 建立以精确的边际减排成本为基础的减排模型
在进行减排规划之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顾经济效益的盲目减排必将使得我们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受到影响;而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不有效落实减排工作又将使得全人类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所以在选择减排对象时,需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务求使减排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减到最低。
CO2排放模型尚不足直接应用于指导减排工作,这是由于上述的模型并不能反映出某行业或具体某一产品的真实碳排放量或者单位碳排放值。比如,计算生产一件衣服的CO2排放量,要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制衣厂的排放量,生产原料和能源的CO2排放量也许会更多。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需要计算某行业或产品的累积CO2排量。 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边际排放量以及边际减排成本进行可行规模内的调整,而又尽可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国家致力于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风电及其配套工程建设。这正是在考虑到火电的CO(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