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理论溯源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本质(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高宏伟 张艺术 发表于:2015-09-10 13:38  点击:
【关健词】市化;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本质
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具有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符合市场化改革的设计路径。但是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也不可避免。有学者就指出,正是市场经济效率激励,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自下而上城镇化所能实现的效果,使我国城镇化出

  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具有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符合市场化改革的设计路径。但是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也不可避免。有学者就指出,正是市场经济效率激励,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自下而上城镇化所能实现的效果,使我国城镇化出现了区别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二次偏离。一方面,市场的竞争机制推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造城运动,使各地出现了冒进式土地城镇化的失控问题和城市郊区化泛滥问题。另一方面,参与城镇化的市场主体与政府勾结,利用扭曲的市场价格机制从中获利,必然加剧土地城镇化趋势。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因为经济效率低下不可取,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又存在上述弊端亦不可取。在城镇化的发动方面,应该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机制的有机结合。即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以及民间参与要结合,政策的导引之力与市场机制要结合。在国家总体规划和政策框架下,激发地方政府、企业、农户在城镇化中的创新行动。使市场在要素结构的变动和配置方面发挥基础作用或决定性作用。
  2.新型城镇化的内容总体上应体现包容性特征。第一,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学命题,不只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兼顾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也不只是表现为一个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根本上是要实现社会文明的进步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性。第二,农村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地位要得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农村、城镇和城市要协调发展,顾此失彼的城镇化不符合包容性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要关注并想方设法创造城乡联系,形成城乡互联互通互商机制,提高农村现代化程度。但现代性不是对传统性的完全颠覆,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协调思想包含着对传统的现代继承和发展思想。第三,强调人、产业和城镇之间协调发展。城镇的发展需要人口集中,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增加消费能力。消费能力的维持还需要产业与就业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尊重劳动力配置、产业布局以及城镇规划三者之间匹配的一般规律。实现产业发展、就业稳定和城镇化程度提高的健康发展。第四,实现进城劳动力就业平等化,居民权利和发展收益分配公平化。增加进城劳动力进入正轨和体制内就业的通道,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性。逐步消除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的差别化分配。城市应该有足够的包容性,使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得到尊重和向上发展的机会。
  3.新型城镇化要把实现民生价值作为发展导向。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存在经济和民生分离的惯性思维。应把发展经济的目的拉回到体现民生价值和实现民生意义的轨道上来。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契合点。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应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按照前文分析,城乡分离是城市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但也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城市对农村的剥夺以及各种城市病。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分离阶段需要辩证认识。城市化的第二个阶段是要消除城乡对立并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乡村城市化”即城镇化的过程,我国正在经历这个称之为新型城镇化的历史阶段。城乡分离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不能脱离城乡分离这个历史前提。其本质的解释也必须从这个历史前提的演变过程中得到说明。城乡分离在我国集中表现为固化和异化的二元结构。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本质不在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不是土地被城市占有和城市扩张,因为这种现象是城乡分离阶段的必然现象。这一点已经由马克思的英国例证得到过证明。城镇化的本质在于消除二元结构的对立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结果,纠正城市对农村的剥夺,转变为城市支持农村;在于消除各类已经发生和即将产生的城市病并阻断将此病传染给农村的路径,在于消除那些不断制造的使人片面和畸形发展的因素,创造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各种条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含自由发展、平等发展和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这要求个人具有独立实现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自由,能获得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潜能、社会交往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认为,正是城乡对立使“个人屈从于分工,……,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的对立。”这就提示我们,正是城乡分离限制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造成城乡分离和利益差别的基础是城乡劳动分工。因此,改变城乡利益分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在于重新建立一种城乡分工秩序。这就意味着工业要与农业重新结合,但这种结合又不是把曾经撕断的农业和家庭工业的纽带重新续接起来,而是需要新的连接条件和连接途径。
  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既不是以地域转换和城市扩展为特征的土地城镇化,也不是农村人口盲目或强制进城的人口城镇化,而是人的城镇化。即通过重新建立城乡分工秩序,实现人的现代性自由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要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发展问题,有序推进进城农业人口市民化,落实其城市落户问题。剥离户籍与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之间的外在联系,按照新的人口管理办法分配城市福利。还要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和住房问题,使其能够在生产和生活方式方面融入城市。另一方面,要摆脱人口进城的思想束缚。人口进城不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通过城市现代性向农村延伸和扩散,依赖农村传统性的自我改造也能实现这一目的。这就是重新建立城乡分工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要寻求内源式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尤其要留住农村劳动力并发动和依靠他们广泛参与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以推进就地城镇化。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