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与数据来源
30年来,中国农民工历经坎坷,凭借巨大的付出与勇气,努力改变着自身和家庭的命运。时至今日,我国农民工已实现着从“盲流”到“有组织输出”、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从“第一代”到“新生代”、从“暂住”到“常住”、从“个体”到“举家迁移”的巨大转变。不可否认,这一系列转变,既给农民工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与活力,又给农民工家庭带来了不少的问题与困境。毫无疑问,农村“三留守”问题(即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便是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困境之一,也是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代价之一。
事实上,无论是来自学界的人文关怀,还有媒介的新闻报道,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三农”问题的新动向、新困境。而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代表的“三留守”问题,无疑是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一种新表征。能否关注好、落实好、解决好“三留守”问题,事关“四化同步”的进程,事关“新型城镇化”的前景,事关“三农”问题的解决。
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意义的劳务输出大省,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大、比重高、影响深,几乎浓缩了西部地区农民工家庭的基本特征与一般共性(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前贵州省农民工已超过700万人,其中跨省农民工超过500万人,农民工留守子女超过240万人)。为此,将贵州省作为典型和重点研究,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有助于更深入的认知西部乃至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及特征、现实困境及障碍、发展趋势及影响;有助于探究切合全国及各地区实际、着力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环境及条件的对策措施与政策支持体系。
基于上述认识及理由,围绕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自2014年1月以来,笔者重点在贵州省范围内开展了以座谈会为基础、问卷调查为重点、个案访谈为补充的一系列专题调研活动,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以贵州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农村留守儿童(6-16岁)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在具体实施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正式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8份,有效回收率89.0%,符合大型社会抽样调查的要求与标准。若无特殊说明,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此次问卷调查。
在本研究中,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年龄为0~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长期留在农村地区的未成年子女,主要包括小学生和初中生。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们调查的样本对象和范围涉及到贵州省大多数市、州,但本研究的分析与结论,仍主要反映和体现的是样本群体的基本状况,虽具有较好的样本代表性,但不具有整体推论的价值,仍需要结合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客观现状进行认真的理解和考察。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状况及特征
作为最具典型意义的劳务输出地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就近就业渠道少,因此外出务工已成为该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贵州农民工为789万人,其中跨省区外出务工达589万人,省内务工200万人;其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一半)。然而,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也衍生出了日趋庞大的农村“三留守”人群(亦称为“农村‘386199’部队”。在这里,38指“留守妇女”,61指“留守儿童”,99指“留守老人”),毫无疑问,农村“留守儿童”便是这个庞大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之大、比重之高、分布之广,必须予以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1、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
从数量上看,当前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规模庞大,超过中小学生总数1/3。据相关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贵州农村“留守儿童”为约240万人,所占比例超过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1/3,高达36.47%。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统计数据并没有全面覆盖贵州农村“留守儿童”,而只是基于对“6-16岁”农村学龄“留守儿童”的统计,目前尚未将“0-6岁”学龄前儿童计算在内。显然,仅在此基础上来把握贵州等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那么,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究竟有多少?其总体规模究竟如何?目前虽尚无准确数据可查,但在这里我们可通过问卷抽样调查数据来进行初步的推算,以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大小。据2013年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贵州农村外出农民工为789万人其中48.4%农民工的结婚育有子女;若平均以每2名外出农民工视为1个“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平均每个留守家庭的留守儿童数为3.57人,最小值为1人,最大值为6人)进行保守估算,那么2014年全省0~16岁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规模介于311.33万人~491.28万人之间。不难看出,这一规模远远大于有关教育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值得引起必要重视和关注。
2、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构成
从构成看,当前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男少女多”、“年龄较小”、“少数民族比例大”的特点。2014年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性别比为82,远离正常值103~107范围;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均年龄为12.03岁(均值),标准差2.534,其中最大16岁,最小6岁(与样本抽样有关);农村“留守儿童”中汉族占46.0%,少数民族占54.0%,远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36%)。
3、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
从外出形式看,当前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以“双外出”务工为主,其比例超过半数。调研发现,在被访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其父母均外出务工的比例较高,而单亲(父亲或母亲)外出的比例相对低一些。2014年问卷调查结果也应证了这一事实,在被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中,表示“父母亲都在外打工”的高达52.4%,显居首位;表示“只有父亲在外打工”占27.0%,处于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只有母亲在外打工”,占11.1%;还有接近1成(9.4%)为“其他”外出形式。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