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以“理性人”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始终是经济学不可动摇的前提假设条件。遗憾的是,尽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日趋数学化和模型化,却没能预测到2008年发生的“金融风暴”。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效”促使部分经济学家开始从个体行为的视角反思金融危机。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rthur Akerlof)和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2009年出版的新书——《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在这方面给我们诸多的启发。
在阿克洛夫和希勒的笔下,“动物精神”泛指人的各种非理性冲动行为。以非理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无疑是对传统学术范式的极大偏离。两位作者何以如此大胆?这主要缘于他们都有着深厚的行为经济学的学术背景。行为经济学是把现代心理学与传统经济学相融合的新学术领域,其代表人物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动物精神的学术源流;其次说明动物精神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联;最后对行为经济学的特征和前景做一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一、动物精神:凯恩斯思想的复活
按照经典教科书的看法,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无疑是个理性主义者。但奇怪的是,凯恩斯却是“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一词的原创者。该词主要散见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一书中的第四编——“投资诱导”中的第十二章“长期预期状态”部分片段之中。在国内的版本中,“动物精神”一词的翻译并不统一。如在高鸿业译的《通论》中,“animal spirits”被翻译成“动物的本能”[1](P165)。其他的译法还有“血气冲动”、“浮躁情绪”等。“动物精神”首次出现在《通论》中,凯恩斯是这样表述的:“Most,probably,of our decisions to do something positive,the full consequences of which will be drawn out over many days to come,can only be taken as the result of animal spirits-a spontaneous urge to action rather than inaction,and not as the outcome of a weighted average of quantitative benefits multiplied by quantitative probabilities.”[2](P161-162)(我们所做的决定的结果需要许多时日之后才见分晓,而大多数决策可能起源于“动物精神”——一种自发的从事行动、而不是无所事事的冲动,它不是用利益的数量乘以概率所得到的加权平均数的结果)凯恩斯还说:“…… that it is our innate urge to activity which makes the wheels go round,our rational selves choosing between the alternatives as best we are able,calculating where we can,but often falling back for our motive on whim or sentiment or chance.”[2](P162)(推动社会车轮运行的正是我们内在的进行活动的冲动,而我们的理智有限,能计算时当然不会放弃,以便进行更好选择。但就动机而论,我们的理智却往往退回到依赖于我们的兴致、情感和机缘的地步)概括上述两段文字,凯恩斯所说的“动物精神”是指个体因自我的心理特征形成的决策冲动。
凯恩斯为何能提炼出“动物精神”这个概念呢?因为他不仅是个经济学家,还是一个股票投资人。但是“凯恩斯在预测股价下跌和大萧条上的失败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他极其憎恨投机商。”[3](P334)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一个亲历1929年股市大崩溃的思想者兼投资者,必定是洞悉到了市场波动的内在玄机。例如,他把人们在股市中的行为看作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没人真正理性地考虑长期投资的价值。相应地,他必然在思想和理论上强烈质疑理性在市场中的作用。在《通论》第十二章中,他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的种种心理冲动,诸如信心、乐观、贪婪、盲从、沮丧和悲观等,他把这些看作是现实市场中商业活动的真实状况。
今天,凯恩斯主义已经成为经济学的常识,但“动物精神”这一术语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缘何如此?这是因为20世纪凯恩斯主义的阐释者们始终秉持理性主义的观点,所以完全排除掉凯恩斯主义中“动物精神”这类非理性因素,使之符合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首先是经过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在《价值与资本》一书的阐释,形成了以乘数论模型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而后这个思想又被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整合到《经济学》教科书中,把古典的市场自由主义与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的 “新古典综合派”。最终把凯恩斯主义解释为,因为市场消费不足,所以政府要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弥补这个缺陷。到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主义重新恢复了凯恩斯之前的市场自由主义,进一步强调市场具有理性,可以自动达成均衡。由此,凯恩斯的“动物精神”被理性主义一步一步地剪裁掉,以至于在今天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甚至经济思想史中也很难见到“动物精神”这个词汇,更不用说对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了。
可问题是,主流经济学至今无法预测破坏性巨大的金融危机的发生,经济学的无能必然导致人们另辟蹊经寻找答案。现在,阿克洛夫和希勒以《动物精神》来命名一本解释金融危机的著作,不仅开拓了理解危机的新思路,也大大地复活了凯恩斯的思想,使“动物精神”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不止于此,他们还对凯恩斯主义做了全新的诠释。他们认为,“动物精神”才是凯恩斯对大萧条解释的核心内容。政府加之于市场的作用是,既要发挥动物精神的创造力,也要限制动物精神的过度放纵。这个思想富有创意,尽管作者还没有来得及做深入的学术论证,但是今天人们在总结“金融风暴”的教训时,无不指责政府监管不力,美国2010年7月15日通过了最新的金融监管法案,目的是对金融机构过度投机行为进行遏制。这足以证明其思想具有强大的前瞻性和现实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