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的理据性要求术语的学术含义不应违反术语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理据,尽量做到望文生义(冯志伟 1997:2)。具体来说,这里的理据出发点应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术语的确定要符合其所代表的概念的语义内涵理据,要确
术语的理据性要求“术语的学术含义不应违反术语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理据,尽量做到‘望文生义’”(冯志伟 1997:2)。具体来说,这里的理据出发点应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术语的确定要符合其所代表的概念的语义内涵理据,要确保其准确性。我们在翻译人文社科术语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词多译的情况,让人不易取舍。其实只要把握好术语概念的语义理据,采取语义溯源法便能比较各种译法的高低优劣来。
第二是术语的确定要符合其载体语言的词汇结构理据,要确保其合理性。我们在译介国外人文社科术语的时候要注意所选取的等价术语,其组织结构要符合汉语词汇的结构特点,否则就会让汉语使用者觉得非常怪异,进而会影响到术语的推广使用。
第三是术语的确定要符合其载体语言的形式特征理据,要确保其可接受性。这第三个理据属性也是人文社科术语翻译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尤其是在处理外语术语概念译入汉语的情况下。由于汉语作为表意语言的特殊性,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常常具有“望文生义”的特征。如果我们在译介外来术语概念的时候注意到汉语语言文字的特殊理据性,就有可能实现较为成功的术语翻译。反之,则有可能破坏了汉语术语的理据性,影响外来术语翻译的质量和可接受性。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流行商标名词的成功翻译获取经验,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奔驰、席梦思”等等。还有一个汉语名词的例子也同样能说明此类问题,即“树阴”一词遭到学界一致反对,后又重新改回“树荫”的情况。基于这样的理据观,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对英语译学术语的汉译情况,即positive recasting(积极重塑)和negative recasting(消极重塑)(王振顶 2009)。
此外,我们强调术语翻译要符合其载体语言的形式特征理据,也不可忽视相关的语音特征理据,特别是对英语这样的表音语言。而且,即便是汉语这样的表意语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上文谈到的有关minimal pair的术语汉译问题,如果从汉语的发音特点来说,“最小对比对”这个等价术语是不宜提倡的,因为它读来非常拗口,不符合术语应该易读易记的特点。
5 稳定性属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术语一经定名,除非特别必要,不宜轻易改动”(冯志伟 1997:3)。这种稳定性的要求应该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冯志伟 1997:1),人文社科术语也同样是人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在语言中的积淀,通过术语的历时研究,我们往往能够考察某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如果我们不能相对保持术语的稳定,那么就很难体现术语作为人类知识结晶的价值了。比如,在翻译研究领域,像“五失本”、“三不易”、 “善译”、“信、达、雅”、 “形似”、“意似”和“神似”、“化境”等中国传统译论的很多术语仍保存至今,成为当今译学研究、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学术基础和宝贵财富。另一方面,就术语的学习、推广和使用来说,稳定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个术语属性,不要人人标新立异,应该首先充分利用现存合理的等价术语,确保其稳定性,否则便会给术语的使用带来很大的混乱和交流的障碍。比如,经济计量学的词汇cointegration就同时有“协整”、“同积”、“协积”和“积整”等不同版本的近似“等价术语”,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应该择优统一而稳定下来。当然,有些术语最初确立时存在历史局限性的问题,但由于其使用广泛,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与认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相关的术语体系也已经确立,更应该保持其稳定性。比如,“经济”一词,也许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与该术语的汉语译名之概念语义理据并非完全相契合,但由于经济学庞杂的学科术语体系已经形成,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规律,也就稳定下来,为大家所接受并广泛使用了。
6 能产性属性
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但它也遵循词汇的一般构成与使用规律。经济原则是人类所有语言词汇使用的共同规律,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词汇能产性特征。术语的能产性属性要求“术语中的能产成分最好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易于构成或派生出与其有关联的新术语”(冯志伟 1997:3)。因此,在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过程中,这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要体现能产性属性,遵循术语翻译的经济性原则。比如时下学术界比较频用的几个术语词缀“元”和“后”都符合这样的一种能产性要求,产生了一批由这两个术语词缀构成的新术语,如“元语言,元认知,元理论,元标记,元信息……”或者“后现代,后殖民,后摇滚,后朋克,后哥特,后印象主义”等等。尽管目前学界关于“元-”与“后-”的术语词缀概念尚有争议,但其术语能产性特征确实显而易见的,也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学界对诸多相关新术语的迫切需求。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考验,其中一定有些成员会被淘汰或淹没,因为它们并不符合这两个术语词缀的概念内涵。当然,这个问题非本文研讨范围,不作描述。
7 结束语
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有其鲜明的特殊性,译者在处理此类术语的翻译问题时,除了要充分了解相关学科背景及其研究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应时刻牢记其作为术语的类别属性,有较强的术语意识。只有这样,人文社科术语翻译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有利于我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术语的规范建设。
参考文献
陈 慰. 英汉语言学词汇[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7.
龚 益. 社科术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劳允栋. 英汉语言学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刘涌泉 赵世开. 英汉语言学词汇[Z].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沈家煊等. 语言导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沈家煊. 现代语言学词典[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王振顶. 图书出版界新名词“皮书”[J]. 中国科技术语, 2009(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