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影响因素之文化分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许运斐 发表于:2011-09-05 09:48  点击:
【关健词】中介语;成因分析;文化分析
外语学习者本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是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而形成中介语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则可运用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因此而形成的中介语进行归类、分析,以便选择适宜的外语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一、前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的规律, 有利于科学地指导语言教学工作[1]”。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常将中介语的产生归咎于自己的外语学习策略或努力程度不够,甚至是自身外语学习的天赋和能力,也有人认为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实中介语的形成不仅有学习者的因素,也包括其学习目标语时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尤其不可忽视。
  二、中介语概述
  (一)中介语的概念
  最早出现与中介语相近的术语是1967年Corder“过渡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的概念,即学习者尚未达到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外语能力及1971年Nemser“相似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的概念;1969年,Selinker首先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2],并于1972年在其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将interlanguage定义为“the separatenes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 a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s.”,即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它处于母语与目标语的中间状态,并随学习者学习的发展逐渐接近目标语的正确形式[3]。Ellis也认为,顾名词意,中介语系统既非学习者标准的母语,也非学习者所学到的地道外语,而是介于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一个独特系统[4]。
  从构词法的角度看,“inter”意为“介于……之间”,“interlanguage”则指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语言,或者说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习得(学得)的具有过渡性质并兼具目标语和母语特征的语言系统,只不过两者在其中所占比重不同——目标语特征的比重越大,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越接近目标语的正确形式。
  (二)中介语的主要特征
  若将中介语与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相比较,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开放性--开放的中介语体系呈现出阶段性逐渐进化的特征;灵活性——新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有极强的扩散力,中介语系统不断重组,体现出灵活且不断变化的特征;系统性——中介语在任何阶段都呈现较强的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2]。
  既然中介语被称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系统性则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它具备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性和功能,有自成体系的系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尽管其中包含了各种系统性错误。学习者自己创造了这些规则,并能运用这套规则系统去生成他们从未接触到的话语。
  因此中介语的概念可表述为:它是外语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介于的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具有过渡性质、兼具母语和目标语的语言特征而自成系统的语言体系。它具有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同化/顺化输入的新知识、逐渐向目标语的正确形式靠拢的动态性;它又呈现出学习者的错误前后不一致的不稳定性和阶段性特征;与自然语言相比,它表现为较慢的语速、简化的结构、有限的使用功能和各种各样的错误或失误等不完整性的特征;从语言的正确性和母语的角度看,它既表现为一系列不合乎规范的偏误,又表现为一种逐渐摆脱母语干扰向目标语靠拢的有规律的尝试。
  三、中介语影响因素的文化视角分析
  (一)文化与文化迁移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产物,它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深刻地影响着它所在区域所有的人,是一个涵盖“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动、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教、时间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制造物等[5]”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内的宽泛概念。在类型上,文化也因地理因素、发展方式等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较大地域差异性。
  文化迁移指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干扰,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迁移往往会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仇恨[6]。文化迁移对中介语形成的影响最为深刻,最为典型。因此,研究文化迁移与中介语形成的关系对跨文化交际及外语教与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因素对中介语形成的影响
  Thomas把“跨文化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前者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6]”;后者指 “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7]”。
  学习者在中介语构建过程中主要使用语言迁移、目标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迁移、外语学习策略、外语交际策略[2]等手段,笔者在此以为,除第二点外,其他它均可概括为文化影响因素而造成的中介语失误。
  1、语言——语用失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本民族文化的象征,母语迁移是中介语的重要成因,即外语学习者常会不自觉地将母语语言的规则、结构和表述习惯等迁移到目标语。“中式英语(Chinglish)”便是汉语规则文化迁移到英语的典型例证。汉英语言无论是语言结构和规则、表意形式还是语态都差异明显,如汉语表否定只需在词前加“不”即可,而英语却需根据不同的动词来确定“not”的位置以表述否定意义。几年前我的朋友到长城游玩,遇到一位外国游客比划着数码相机跟他打招呼,虽未听懂,但从手势可看出是请他帮忙拍照,由于不知道数码相机怎么用,他赶紧跟人家说“Sorry,I don’t can.”。想必老外虽最终明白过来味了,也定会哑然失笑。
  此外由于教育文化传统差异和现实外语学习环境,中国人的外语学习是更注重书本和权威的学得(learning)模式,其学习形式多为句型操练和记忆,而非真实、自然外语交际环境下的习得(acquisition)模式,故交际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生硬套用目标语固定句式的现象,如“Of course”或“Certainly”常用来表示肯定答复,若外国朋友问“Is this the bus to the airport?”,仍如此作答则显得问话者的问题很弱智而表现出对问话者的不屑和蔑视,就犯了交际的大忌。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