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版权贸易的发展,大量国外畅销书被引入国内以飨读者。国内出版社往往紧跟国外畅销书的潮流,迅速购下中文版版权并组织译者进行翻译,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中文版推向国内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使可获利润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无疑成了获得利润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几乎所有购得国外畅销书中文版权的出版社都会向译者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对这些畅销书的翻译。
杨绛曾用“一仆二主”来形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这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的主张。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两个主子: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而在畅销书的翻译中,译者的地位变成了“一仆三主”:他们不仅要传达原著的意义,要照顾中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还要满足出版社(翻译的发起者)在时间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在这种一仆三主的情况下,第三位主人——出版社对译者的影响已经有超越前两位主人的趋势,而这种影响却造成了畅销书译本语言逻辑混乱、英式汉语充斥及缺乏相应背景知识补充的现状,大大影响了中文译本的翻译质量,影响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本文以奥巴马政论著作《无畏的希望》的翻译为个案进行研究,意在指出第三位主人的“僭越”给畅销书译本质量造成的损害,并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畅销书质量的关注。
二、对翻译质量的讨论
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的代表人物赖斯(Katharina Reiss)、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和马尔科姆?威廉斯(Malcolm Williams)在提出他们自己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时都提到了翻译质量标准的问题。赖斯认为,翻译要保证译文的文本类型要与原文的相同;豪斯认为,衡量译文质量要看译文与原文的语义意义、语用意义和语篇意义是否对等;威廉斯认为,翻译质量的判断主要取决于译文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文的论辩图式(Argument Schema)。在中国传统译论中,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奉为圭臬。尽管现在已有很多学者对这个翻译标准提出质疑,但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忠实和对读者阅读习惯的考虑仍然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多数译者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信”和“达”的翻译标准同杨绛提出的“一仆二主”说不谋而合。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奥巴马《无畏的希望》的翻译质量来探讨畅销书的翻译。《无畏的希望》的翻译与一般的文学翻译稍有不同。奥巴马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宣传他的政治理念,因此如果按照赖斯的文本类型学标准来划分的话,《无畏的希望》属于信息类文本。换句话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将原文的信息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尽量使他们能无障碍地了解到原作者的本意。因此,在本文的讨论中,适用的翻译质量衡量标准为“信”与“达”,即“一是要忠实(faithfulness),译文应力求完整、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义内容和语体风格,不能有任何任意增减或篡改现象;二是要通顺(smoothness),译文在形式上应尽量避免出现翻译腔(translationese)”(应国丽,2000:54)。达到这两条标准的畅销书中译本,其翻译质量才算是过关的。在本文中,讨论的重点是“忠实”这一条标准,即译文是否能完整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含义。
三、个案分析:奥巴马《无畏的希望》的翻译
(一)译例分析
《无》的中文译本由三个译者共同完成,每个译者的翻译风格各不相同,翻译时出现的问题却有着某些共同点。在接下来的译例分析中,本文将分别讨论三位译者对第一、第四、第八章的翻译,并对从这三章中摘出的例子进行分析。从对这些译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来自第三位主人的压力——出版社对翻译时间的大幅压缩——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译文对原文意义的表达,损害了译文的质量。
1、译者一:《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
时间方面的压力在第一位译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奥巴马在《无》中使用的句子经常是结构异常复杂的长句,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明显没有足够的时间分析清楚这些句子的结构,导致大量误译的发生,如:
例1 There is the absolutism of the free market, an ideology of no taxes, no regulation, no safety net – indeed, no government beyond what’s required to protect private property and provide for the national defense. (Obama, 2006: 46)
这是一种自由市场的绝对主义,一种不需纳税、没有安全系统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没有一个政府能够对保护个人财产和国家安全掉以轻心。
这句话是奥巴马对共和党内居统治地位的绝对主义思想(absolutism)的批评。如果对句子结构进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原文中斜体部分“no government …”是同前面“no taxes, no regulation, no safety net”并列修饰“an ideology”的。借由斜体部分句子的升华,奥巴马指责共和党的绝对主义思想会使美国政府的机能退化到仅剩保护私有财产和国家安全的地步。而译者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显然没有看清楚整个句子的结构就匆匆下笔,把破折号前后本来联系紧密的两部分拆成了意义毫不相干的两句话;“没有一个政府能够对保护个人财产和国家安全掉以轻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逻辑上都与前半句奥巴马愤怒的指责完全脱节。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能看清句式而将译文的意思完全译走样,像这样的例子在第一章中还有很多。奥巴马喜欢使用复杂句式的笔风,这时译者更需要细细揣摩原文、将原文吃透后再下笔。像例1中提到的句子,如果译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并不难看出原文的真正含义,这样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出版社留给译者的时间过于紧张,译者来不及充分理解原文,只能匆匆应付。
《无》中译本的第一章共有22页,是全书除前言后记外篇幅最为短小的章节之一。但在这短短的22页中仅是上文提到的望文生义造成的翻译错误就有32处之多。缺乏足够的翻译及校译时间,导致译本不能避免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这已经严重影响了第一章的翻译质量,将会给中国读者的阅读带来极大的不便。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