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白鲸》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因描写了海上航行和纷繁的捕鲸生活,而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剑桥文学史》称之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就其文学价值而言,亦被称为美国的《哈姆莱特》。许多评论家认为《白鲸》是“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而这部书也被认为“部分是戏剧,部分是历险故事,部分是哲学探讨,部分是科学研究,部分是史诗”。
2010版电影《白鲸》简略了原著中很多有关鲸与鲸类学以及社会批评和哲理思辨的章节,把它当作一个人与鲸生死相搏的海上惊险故事来解读拍摄的,对于电影来说,这无疑是智慧的。它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麦尔维尔小说独特的炽烈与奔放,如戏剧般激烈而狂暴。那冰天雪地的北冰洋,那黑暗的海底世界,那激烈的捕杀情节,那有着幽暗深邃眼神的白鲸,那恶魔般传奇的船长……无一不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本文将从影片的艺术特色、情节、人物塑造以及矛盾冲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该影片的成功之处。
一、艺术特色
影片《白鲸》秉承了原著神秘主义与宗教意味的色彩。戏剧化的氛围,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氛从影片的黑白胶卷形式的序幕展开,以影像的形式给观众展现出故事悲剧结局的预言来。其一,在捕杀白鲸的过程中,亚哈的假肢丢失,他用小岛上坟墓旁的十字架作为假腿。还有就是亚哈所说的白鲸在经历了两次死里逃生之后就注定要死亡,实际上这正是他自己命运的写照,最终亚哈被捕鲸索勒住脖子落海而死。其二,就是影片展现给观众的那些不断出现的相互联系的影像——白色。白色与种种令人恐惧的白色形象相关联,如给人带来恐惧感的凶残的白鲸、亚哈船长的白发、苍白的死尸以及浓雾弥漫的大海和冰雪包围的北冰洋。影片为了强调这一点,借用一名水手之口来引起观众的注意,这名水手在看到白色巨鲸之后说“白色代表好人”,以反语来强调白鲸的恐怖。此类无法捉摸的奇异细节正是2010版电影《白鲸》与众不同的强烈魅力所在。这种暗示与宿命色彩将整部影片笼罩起来,从“裴廓德号”出海搜索白鲸到沉没,整个过程中,这种氛围都如同幽暗的海底世界笼罩在潜艇四周一样,笼罩在每个观众的心里。
影片虽然简略了原著中很多有关鲸鱼与鲸类学的描述,但观众也从海洋学女博士之口了解了一些诸如鲸的种类、叫声和生活习性等常识。比如女博士的出场就是用声音模拟器来吸引鲸鱼,同时介绍了白鲸的种类;在与白鲸的激烈搏斗当中,女博士看到了海面上的飞鸟进而警告其他海员,白鲸就在飞鸟的下方。这让观众在欣赏到电影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的艺术价值。
二、故事情节
《白鲸》原著并不以叙述亚哈船长的身世开头,而“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名叫伊什梅尔。他不仅是故事的叙述人,而且还是参与这次航行的个中人物。原著开头二十三章都是写与他经历有关的人物和事件。故事的主人公是“裴廓德号”捕鲸船的船长,名叫亚哈,他本是一个很体察部下、心地善良的人。但自从他的腿被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一条后,他的性情大变,“裴廓德号”在海上遇到了许多惊险的事。三年后,他们在太平洋北部遇到了莫比?迪克。经过三次激战,莫比?迪克终于被亚哈船长杀死,而“裴廓德号”也被白鲸撞沉,船上的人只有以实玛利侥幸活了下来并被路过此地的“拉吉号”捕鲸船就走,其余人全部被鲨鱼吃掉或被淹死……
2010版电影则以亚哈的经历作为电影的开头,电影首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冰雪包围的北冰洋,作为一名海军的亚哈以及他的潜艇遭到了一种在电影中被称为MobyDick原始生物——大白鲸的袭击,期间亚哈失去了一条腿。接以关于白鲸的各种袭击船只以及潜艇技术革新的报道,巧妙地导入故事,展开情节,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又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电影当中的“裴廓德号”不是一只捕鲸船,而是经过亚哈精心改装的拥有核武器等高科技装备的潜艇。电影直接将捕鲸作为叙事的主题,情节紧扣该主题,没有丝毫的拖沓,有的是吸引观众的扑朔迷离的线索和庞大的捕鲸场面。电影最后以白鲸和“裴廓德号”的同归于尽,只有女博士死里逃生而结束。
三、人物塑造
(一)人物出场
小说中亚哈的出场气宇轩扬,整个高大的身材似乎用坚硬的古铜塑成,在“笔直向前、固定不动、不畏惧的目光中,含有一种无限的、最坚决的、不屈不挠的神气,一种坚定不移的,永不妥协的顽强精神”。其次,他有巨人般的力量和超乎常人的坚毅。他的鱼枪曾刺中无数鲸鱼,他的技术在南塔开特也是数一数二的。他的偏执本性也随之暴露。他出海的惟一目的是追杀白鲸,宣称自己是它的“无可捉摸的罪行”的牺牲品,认为被鲸咬断了腿是奇耻大辱,要杀死它才能报仇雪恨。从登上“裴廓德号”的那一刻起,他就处心积虑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
作为电影故事的主人公亚哈,他的出场也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电影中的亚哈是以年轻的形象出场的,那是一个外表英俊、心思细腻、技术娴熟的年轻海军。随后在“裴廓德号”上才是亚哈的真正出场,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亚哈的假肢,随后是假肢支撑的高大身躯,饱经沧桑的脸上闪烁着一对坚毅的目光,雪白的头发映衬出岁月的痕迹,也让人联想到故事开头那冰雪覆盖的北冰洋。
电影中没有出现原著当中的关键人物伊什梅尔,而出现了一名多年对白鲸进行研究的女博士,对于捕杀MobyDick,她的态度也是在不断地转变过程中。当她听到亚哈给她提供的关于MobyDick的录音材料时,她脸上的表情从微笑变成了惊愕。她被亚哈船长“请”到船上后,她说“我不参与任何捕鲸的活动”,可当她看到一艘潜艇被白鲸袭击后海里的死尸的时候,禁不住问“为什么鲸会这样?”这种态度转变的微妙展现也使观众的态度一步步倾向亚哈。我们自动追随着剧情的展开,对全片的动机和趋势没有任何抵触。 电影中白鲸出场的时候,气势何等壮阔,可当看到它全身所插的旧矛,浑身被捆束的绳索,即便是仇恨它的人类,也未免感触到疼痛与悲凉。它的躯体是如此庞大,而它的生命所承受的痛苦也是无比沉重。可以说白鲸是最大的恶魔,也是最可怜的受害者。(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