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狂与苍老的心(3)

来源:未知 作者:国丽芸 发表于:2011-06-22 15:44  点击:
【关健词】[关键词]伤痕文学;青春文化;流变;影响
声音,最终使其带有流行的特征。如郭敬 明、韩寒的走红。文学史研究上的滥用,就 是以二元对立来建构有关启蒙/救亡、60 年代生作家/70年代生作家、新新人类等。 文化心态上的苍老潜在地影响着当代 文学青春文化的

声音,最终使其带有流行的特征。如郭敬 明、韩寒的走红。文学史研究上的滥用,就 是以二元对立来建构有关启蒙/救亡、60 年代生作家/70年代生作家、新新人类等。
文化心态上的苍老潜在地影响着当代 文学青春文化的发展,许多作家的作品表
现出冷漠荒凉的美感特征。
青春的文学是力与美的文学。t!t纪之 初,鲁迅的《狂人日记》充满了呐喊的震颤和战斗的力。左翼文学奔腾着时代的力,新月派则低吟着“均齐”与“和谐”的美。 力与美是民族新生后对时代的呼唤和追求。这种裹挟着“五四”精神的力与美一 直延伸到建国之初,此时的文学充满了激情和幻想,节奏欢快,单纯明朗,但是由于 政治的原因最终滑进了狂欢。当全国只有一部作品的时候,这种狂欢就沦为了滑稽, 文学悲哀出现了。
伤痕文学的哭泣与控诉仿佛让人们听到了“五四”的隆隆回音。愤怒的力量重 又出现,文学的力一度被张扬。然而,由于前述的原因,它显得过于苍老。青春文学由于长期遭受的戕害而元气大伤,当力与美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它跌进了商业化 的大潮中。文学开始了众语喧哗,中心已 经丧失,崇高消解,人文精神低落。先锋文 学曾经张扬起青春叛逆、追求个性的青春 姿态,但精神向度的缺失让他们只好退守 现实。伴随着城市人文景观的急剧成型, 晚生代作家迅速登上文坛。他们的作品大都以城市青年为描写对象,极力展示青年 浮躁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陈列青春成长 历史。这又是一个社会转型、新旧"dr值观 念交锋的文学裂变时代,先锋作家的先锋 精神和叛逆姿态早已为晚生代打下了基 础。而晚生代在对现存秩序的抗争和自我 意识的放逐、心灵的迷惘与自我灵魂的逃
逸、冷漠的人生体验与严重的精神危机、与世俗混同和对个人欲望的迷恋等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也预示着当下文学中的青春文化已经显现。由于晚生代创作仍然处 于分化组合之中,其青春文化特征是否就 是理想的青春文化?它又有哪些新质和弊端?最终将流向何方?一切尚难断定。但 就目前的美感特征来说,晚生代的青春文 化普遍显出了冷漠和荒寒。朱文和韩东们
的作品和伤痕文学时期的前辈们相比,用苍老已经失去了概括力。其心态不仅未老先衰,而且心如老僧,一切都是毫不惊奇 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用朱文作品中的 话说:“无所谓远,也无所谓近”。爱情、理 想、死亡、性欲,这都对青春成-N:构不成障 碍,青春服从内心的需要。这种冷漠和荒 寒气氛折射着一代人世纪末的心灵变奏。 而时-V的80年后少年作家的集体姿态和 叙事话语更让人感觉到“少年老成”。他 们的作品挥动着的是青春的翅膀,但内在里却跳动着一颗苍老的心。 总上,在学术视界的校正与拓展中,当
代文学与文学史的研究常常会发现一些被 遮蔽了的部分。文学在时代的转型中自身 演进有迹可寻,当我们今天重读伤痕文学 的时候,我们发现:伤痕文学中的青春文化 就属于被遮蔽的对象。本文所做的努力就 是力图展示其青春文化的独特特征,并且 在其演变中,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从伤痕 文学发展到当下,青春文化到底是怎么流 变的?当时的青春文化心态对后来的文学 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伤痕文学中的青春文 化与政治话语结合的如此密切,但是政治 话语的多变性却表明这种支持的基础是很 虚弱和短暂的。p1那么,无根的青春文化还 能存在多久?在理想的青春文化中,启蒙 精神、英雄主义应该以何种方式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青春文化?通过伤痕文学青春文化在以后的 流变和发展的研究所引发的上述思考或许 对我们有些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伟光.青年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许志英,丁帆.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朱晓进.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传统[J].文艺争鸣,21102,(2).

(责任编辑:南欧)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