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研究的主要成果
语类研究在话语研究中独辟蹊径,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因为:(1)在分析语篇时,语类分析能将语篇的表层结构与特定语篇社团中发话人的交际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人们对话语交际本质的认识;(2)重在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策略的语类分析顺应了语篇研究逐渐从表层语言平面转向深层语篇语义的功能解释的趋势。采用语类及语类分析方式,我们可以把具有同一交际目的的语篇归为同一种语类,然后观察其语篇构建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征。如Caroline Coffin (1997)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类研究的成果,通过对描述历史性事件(historical account)语篇分析得出描述历史性事件的语类为了达到记录过去事实的目的需经过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背景阶段(Background Stage),其目的是总结以前的历史事件,相当于Martin的“定位”。第二阶段是事件记录阶段(The Record of Events Stage),主要记载、阐述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相当于Martin的“事件”。第三阶段是推论阶段(the Deduction Stage),主要是总结这些事件的历史意义,即Martin的“阐释”和“结尾”。其后再对语篇的人际意义、语篇意义的实现方式及语言特征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这种方法在语言教学中有重要价值。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学到如何建构某种语类的语篇并且学会用英语的方式阐明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以及自己的观点、态度。这样对中国学生用英语写文章,对中国教师批改英语作文都有不少启示作用。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属于同一种语类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即使同一语类的语篇,在不同部分,作者交际目的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交际目的使语篇的不同部分呈现不同的结构、语言形式,从而产生不同的交际效果,这无疑与认知、文化、权利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认知、文化、权利等因素在语篇的语类分析中不可缺少,不应忽视。显然,从语类入手来解析语篇的宏观结构模式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外学者已作了不少尝试,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未展开,希望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引起同行兴趣的研究。
过去的二三十年,学者们重新关注对语类的研究,现在,语类在文学批评、语篇分析、批评语言学、外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它在这些学科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比如Bakhtin甚至把语类当成“社会符号”来看待,认为语篇语类的结构形式可以塑造和实现“言语计划或言语意愿”。人们已经认识到语类知识是写作、理解语篇的先决条件。语类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语类意识,可以培养人们对语篇语类的敏感性。语类知识已成为语篇研究人员、读者、作者、批评家分析语篇、解释语篇、评述和审视语篇的重要依据和工具。在一部分地区,外语/二语教学中以语类为基础的教学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比如在Halliday的影响非常大的澳大利亚,由于语类专家处于教育领导岗位、由于研究者与广大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内部的团结,以语类为基础的教学在中、小学的语言教学中已占了主导地位。语篇分析,不论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可以把原始语类框架作为分析基础,虽然这个框架会不断变化。当然,在语篇分析中既要重视原始语类框架又要重视语类的侵殖性或互文性,根据语篇的实际情况分析语篇语类的特点。同时,注意语类的侵殖性或互文性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也可使作为读者的文学批评家对文学作品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语类知识对读者至关重要。读者应当意识到,在试图理解文学作品或是日常生活语篇的过程中,都会受到语类的制约。原始语类框架知识和语类侵殖性知识可帮助读者预测该语篇的语类框架及其特点,对语篇作出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使读者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语类概念对写作者也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为学习写作的人提供原始语类的语义框架,为学习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它还为他们提供了写作不同语类的语篇语义框架,为他们以后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打下很好的基础。认识语类的多样性、复杂性、灵活性可鼓励他们打破原始语类框架的束缚,拓展思维,开辟新的视角,写出具有原创性的作品。语类概念对读者、写作者和评论家的重要性是与语类具有很强的生成作用分不开的。Bawarshi指出语类“在构建语篇(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创造性写作、修辞研究、作文、应用语言学)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因为“语类载有社会规定了的一系列适合一定场合的、可辨认行为的社会动机”,很像是语篇和作者之间建立起来的社会行为语码,可视为一种“语类合同”。Beebee则断言,“语篇、作者、语境以及作为读者的批评家”都离不开“语类对他们的塑造”,“这一点就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语类所具有的力量。”
二、目前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以上我们讨论了语类和语类侵殖现象在广告中的应用。似乎在语类研究上,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其总体概貌和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尽管目前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大量的成果,但在研究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
问题一:将所有的语类放在同—个平面进行研究 。Halliday(1985)曾提出语域根据可变性和可创造性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封闭型语域 (closed register)和开放型语域 (open register)。本文认为这种划分也可应用于谋篇布局的层面。也就是说 各种语类也可根据可变性和可创造性程度的不同进一步进行划分。所有的语类分布在从封闭型语类(如公文语篇、科技文献、应用文等)到开放型语类(如文学语 篇 、广告语篇等)的一个渐进的连续体上。属于开放型语类的语篇在选择语篇结构时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创造空间 。
问题二:认定语类的标准不一。有些语类结构潜势是根据语义结构来归纳的 ,而有些是根据形式结构来归纳的,用不同的标准归纳出的语类结构潜势不可相提 并论。
所以,现在我们没有必要再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或者某个具体方面进行争论,而是应该把各个方面和层次,以及语类的各种特性考虑在内,进行更加宏观和深入的研究。具体地讲,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从体现与被体现的角度认识语类研究所涉及的层次:即决定语类涉及哪个或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是什么关系,它本身是哪个层次的特征,有哪些具体表现,它由哪个或几个层次体现,这些层次之间是什么关系。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