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因素对中西方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宪莉 孙强 发表于:2014-04-28 14:26  点击:
【关健词】语言;语境因素;中西方文化交流
摘 要:汉语和英语都属于语言文化的一部分。语言能够反映民族特征,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仅如此,不同民族的语言还涉及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些都属于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因素。所以,通过对中西方不同语言社会文化语境因素的研究和分析,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际。

       [中图分类号] H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10-077-03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对话也越来越频繁。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普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交融也越来越多。可以说,现代社会各国文化间交流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在影响跨文化交际有效性的因素中,国内英语学习者对不同社会语境文化知识的匮乏成为了最大的障碍。要想保证中西方之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就要加深国内英语学习者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帮助其对中西社会文化语境因素作更加全面的分析和学习。
  一、语 境
  所谓语境,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语言环境。语境的概念最早是由一位波兰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来的。此后便逐渐传播开来,并被各国的语言学家引用和研究。他在研究土著人的语言时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想要对当地的土著语言进行更好的解读,那么就要结合当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这就好比在理解一篇文章中的某一个句子时,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保证更好地解读。语言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语境,它能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马林诺夫斯基在把土著语言翻译成英语时,往往会在译文中对相关语境进行注解。后来,他对语境理论进行不断地探究,并逐渐完善了这一理论。他把语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情景语境;另一个是文化语境。所谓情景语境,简单来说就是语言的客观环境,而所谓文化语境,就是与语言活动发生相关的文化背景。
  在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下,英国的语言学家弗斯也对语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语境对于语言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还把语境研究引入到了语言学领域。他对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十分认同。弗斯认为因为受到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语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对社会环境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础,也就是把语言与社会环境相结合。我国学者胡壮麟把语境分为三个部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所谓语言语境,就是指词、短语或者句子以及句子前后的内容;所谓情景语境,就是指在语言交际中,相关的人物、场合和时间;而文化语境就是指在语言交际中,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习俗。我们知道,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即使是语言也是如此。语言的环境也就是语境,它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当不同的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时,不管是在两种文化的文化背景方面,还是在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同一个词语,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说,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够对双方的文化背景等有深刻的了解,就极有可能导致错误理解。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不同语言语境的学习和了解,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如鱼得水。
  二、学习语境差异有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加强自己的语境意识,对不同语境的文化背景要加强学习,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要特别注意汉语文化和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报以一种虚心、宽容的态度。不能仅以我国文化为尊,还要秉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对别国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进行学习和思考。在跨文化交际中也不仅仅只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才促进中西方交际。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语境因素
  (一)中西方文化的语境因素
  政治文化,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都会在语言中得到体现。一个词汇在一种文化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然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异。比如,由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西风盛行,所以,在西方人的文化里,西风就代表了丰沛的雨水。在著名的诗篇《西风颂》中,英国诗人雪莱就把西风和对自由的理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联系在了一起。然而在中国文化中,西风就是寒冷、凄凉的象征。又比如,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象征,但是在中国文化里,龙却是吉祥的象征。
  (二)中西方社交的语境因素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语言,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相关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交语境,我们可以理解为谈话双方所处的客观环境。在交际场所,由于交际双方的身份特征、地位或者两者之间的关系等原因,不同的语言也有着不同的内涵。例如,中西方文化对“狗”就有着不同的认知。在西方文化中,狗是他们忠实的朋友。正因为如此,在英语中就有着许多与狗相关的短语,而且这些短语大都有积极正面的含义。但是在汉语文化中,与狗相关的短语或者成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狼心狗肺等等。除此之外,在中国文化交际中,“你辛苦了”一般表达对对方的理解、鼓励等。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直接翻译成英文就会产生另外一种含义:你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份工作做起来一定很累吧。这就传递了一种侮辱对方的意思。
  四、中西方语境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由于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上存在着这些差异,跨文化交际中也就产生了许多交际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隐私认知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集体意识比较浓。讲究团结和互助,因此,人们的隐私意识比较薄弱。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在见面打招呼时就习惯于询问对方的家庭及工作情况,并且把这当做一种礼貌地关心。但是西方文化讲究独立性,也非常注重隐私,家庭及工作情况都属于个人的隐私,如果见面问别人这些问题,就会被误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在中国,街坊领居之间见面常会问“您吃了没?”“去哪儿啊?”这样的问题,表示一种关心。但是在西方国家,见面时就问对方吃了吗,会被对方误认为是你要请他吃饭,而问您去哪儿,则会被对方误认为你在打探他的隐私。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
  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文化的影响,中西方的时间观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中国人的时间的概念相对较模糊。比如在交际中,我们常说“慢走”“请慢用”等等;在赴宴或者参加聚会时,中国人也很少会准时到达。但是在西方文化观念中,时间就是金钱。他们一般都会提前预约,而且一旦约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否则,就会被视为粗鲁的表现。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