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所+以)+动”“可以”“以……为”用法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孙建伟 发表于:2012-03-26 11:15  点击:
【关健词】《中庸》以用法
要想很准确地理解《中庸》的思想内涵,就需要对《中庸》里面常用的句法和词法结构有一定了解。本文就《中庸》中常出现的“所以”“可以”“以……为(以为)”等的用法进行了穷尽性的描写分析。  

 现代大多数人对中庸的理解就是“中立”“平庸”。事实上,“中庸”原始含义并非如此,它是指一种恰到好处的“点”,并不排除两端,是选择最佳的“黄金点”。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很好地了解《中庸》一书的语法用例对于真切地了解《中庸》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中庸》句法结构中所常用的“所以”(“所以”格式共出现29次)、“可以”(“可以”格式共出现10次)、“以……为(以为)”(“以……为”“以为”格式共出现4次)(所统计的次数不包括重复使用的,如在“A→B,B→C”格式中,B只算一次)三种格式进行研究。
  一、所以
  古代汉语中的“所”字是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它可以指代人、事、物。它的指代作用不是独立完成的,它不能像其他指示代词那样单独使用,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和“者”字一样,“所”字必须和其他词语结合起来,组成“所”字词组。只有在这样的词组中,它的指代意义才能清楚地表现出来。这是“所”和其他指示代词不同的地方。“所”字词组具有名词性,因而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名词,多用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在名词谓语句中充当谓语。
  在古代汉语中,“所以”这种结构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所以”。古汉语中,“所”字为代词,用于称代;“以”为介词,用于引介。在这种“所以”词组中,“所”字与“以”字结合,构成介宾词组,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对象(即“以”的宾语),它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方式和方法,而这种工具、手段、方式和方法往往是上文出现过的。“所以”可以理解为“以所”,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这种“(所+以)+动词”的形式也可以理解为“(以+所)+动词”的形式。这种“所”字词组一般具有名词性,所以常译作“用来……的方法”等偏正词组。
  《中庸》一书中共出现“所以”格式29次,下面就《中庸》中的用例进行分析。
  (一)“所以”结构表示“根据”“依凭”“条件”,可以译为“用来做什么的人或事物”。《中庸》中有此类用例10条:
  (1)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宗庙之礼是用来序昭穆的。
  (2)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郊社之礼是用来事上帝的。
  (3)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4)博厚,所以载物也。
  (5)高明,所以覆物也。
  (6)悠久,所以成物也。
  (7)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8)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道了这三者,就可以知道如何修身。
  (9)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道了修身,就可以知道如何管治别人。
  (10)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例(1)~(7)中“所以”表示“……是用来做……的”;例(8)~(10)中“所以”表示条件,意味前者为后者的条件,有前者才“能”或“会”有后者。
  (二)“所以”结构表示“目的”,可译为“……为了/为着……”“……的目的是……”。《中庸》中共有13例:
  (1)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爵是为了辨贵贱。
  (2)序事,所以辨贤也。——序事是为了辨贤。
  (3)旅酬下为上,所以达贱也。
  (4)燕毛,所以序齿也。
  (5)齐明盛服,非体不动,所以修身也。
  (6)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7)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8)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9)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10)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11)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12)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13)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上面的13例,“所以”格式都是为了体现前面小句所施行的行为的目的。
  (三)“所以”结构表示“陈说”关系,一般是上句述一事或人,下句接着说该事或人怎么样,有的是表示顺陈,有的转陈(类似于转折)。《中庸》中有此类用例3条:
  (1)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实现五达到的方式或方法有三种。
  (2)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实现达道和达德后的效果是一样的。
  (3)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上面3例都是上半句说一种情况,下半句紧接着解释。“之”为代词,代指上半句里说的情况,“所”再代指“之”,作“以”的宾语,构成名词性结构。
  (四)“所以”结构表示因果,常常用来追问原因或解释原因。追问原因的“所以”放在从句,即一个复句的上半句,在这种情况下,“所以”前面往往有“之”字,构成“之所以”结构。解释原因的“所以”放在主句,即复句的最后一句,且往往用“也”字煞句,表示判断。此类用例共有3条: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