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词语琐记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刘思连 发表于:2012-03-26 11:13  点击:
【关健词】《贤愚经》《汉语大词典》 词语考释
汉译佛经中有一部分文言词语,也有大量的口语词汇,是当前研究汉语词汇的热门语料之一。本文对《贤愚经》中的部分词语进行了考释,同时佐以其他经书证及中土文献中的例子,以便更正确地理解原典。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自东汉桓帝末年开始,佛教经典就陆续被译成汉文。佛经翻译者和内容的特殊性,为其带来了一些在词汇史研究方面的重大价值。朱庆之认为佛经文献对词语的研究有着重大的价值:能够帮助发现了一些新义和新的用法,并使义项的建立更细密;帮助确定了部分用例的准确含义;帮助确定了常见义产生的大致时间;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词语表义的特点,进而从新的角度去分析词义演变的内在原因(朱庆之,1992)。
  《贤愚经》由慧觉等人翻译于北魏445年,主要讲述了佛本生故事,以及佛弟子的因缘故事,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口语性较强,其中出现了很多新词新义。本文以《贤愚经》为语料,参考一些其它佛经及中土文献的例证,发掘《贤愚经》中一些未被《汉语大词典》(下文简称《大词典》)收录,或者虽见收录但佛经中的义项却缺漏未收的词。
  本文引用佛典所据版本为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经名后标出卷次,其后的阿拉伯数字依次为大正藏的卷页数,英文字母abc分别表示各页上中下栏,经名、作者和年代的确定均参考吕澂《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
  一、失收的词语
  1.细濡:细软。
  《贤愚经》卷八:“王复言曰:‘若我福德,应为王者,使吾国内一切树木出自然衣。’适发此语,国中诸树皆出妙衣,极为细濡。”[4/402c]
  按:《集韵》:“软,柔也,或从欠,亦作濡也。”《淮南子·说山训》:“厉利剑者必以柔砥,击钟磬者必以濡木,毂强必以弱辐,两坚不能相和,两强不能相服因此。”“濡”同“软”字。“细濡”即“细软”。“细濡”亦见于他经:西晋竺法护译《诸佛要集经》卷上:“阿难白佛:‘当施床榻布令细濡,用刍草为。”[17/758a]
  《大词典》中收有词语“濡弱”“濡忍”。其中的“濡”都有“柔”“软”之义。《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史记·刺客列传》:“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絶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 严仲子也。”“濡弱”和“濡忍”分别是“柔弱;懦弱”和“柔顺忍让”的意思。
  2.晓谢:告知、开导。
  《贤愚经》卷九:“王及夫人、内外一切见太子意不可回转,自誓毕死,伏身于地,皆共解喻,晓谢令起,其言如初,执志不变。”[4/410a] 又卷一一:“无恼晓谢语言:‘我梵志法:不淫师妇。若当违犯非婆罗门,宁交取死,终不为此。”[4/423b]
  按:“晓”有告知使“明白、开导”等义。《广雅·释诂二》:“晓,告也。”《列子·力命》:“季梁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谢”也有“告诉”之义。《集韵·禡韵》:“谢,告也。”《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晋灼曰:“以辞相告曰谢也。”“晓”“谢”都有“告知”的意思,因此,“晓谢”是一个同义连文的词语,为“告知、开导”之义。
  3.愦恼:心情烦闷,思绪混乱。
  《贤愚经》卷九:“五百诸臣,不相宾伏,便当力诤,强弱相陵,抂杀无辜,亡国丧民,莫不由此。念是事已,益增愦恼。”[4/410a]
  “愦恼”即“心情烦闷,思绪混乱”之义。按:《说文》:“愦,乱也。”《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鲍彪注:“愦,乱也。以忧思昏乱。”《汉书·息夫躬传》:“军书交驰而辐凑,羽檄重迹而押至,小夫愞臣之徒愦眊不知所为。”颜师古注:“愦,心乱也。”
  此词亦见于他经:西晋竺法护译《方等般泥洹经》卷上:“法本为空无,欲有则为着,不得脱勤苦,常立于愦恼。”[12/916a]
  4.推觅:寻找。
  《贤愚经》卷九:“王寻惊悟,差有喜色,即勅驾乘,单将数人,遍至推觅,便得见之。”[4/410a]
  按:“推觅”即“寻找”的意思。《字汇·手部》:“推,寻绎也。”《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等法》“作鱁鮧法”原注:“昔汉武帝逐夷至于海滨,闻有香气而不见物,令人推求,乃是渔父造鱼肠于坑中,以至土覆之,香气上达。”可见,“推觅”与“推求”都是“寻找,寻求”的意思。“推觅”在《贤愚经》中出现10次,亦常见于诸经,如:西晋安法钦译《阿育王传》卷五:“时彼淫女贪此贾客五百金钱故,杀大长者子埋着屋里,长者子眷属推觅至淫女家发掘得之,乃至启王言淫女婆须达多杀长者子。”[50/116c] 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三八:“是时彼母,报其子言:‘子娑毘耶,汝父今在南天竺国,汝今宜应至彼寻求推觅汝父。”[3/0832b]
  5.触娆:招惹,扰乱。
  《贤愚经》卷一一:“蛇由在外,鸟兽诸事触娆其身,瞋恚隆盛,身便麤大。是以入时,碍穴难前,卿可语之。”[4/427c]
  按:“触”有“触犯”义。《篇海类编·鸟兽类·角部》:“触,犯也。”《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王逸注:“言已以犯君之颜色,触禁而谏。”《汉书·元帝纪》:“去礼仪,触刑法。”“娆”有“烦扰、扰乱”之义。《说文解字·女部》:“娆,扰。”《淮南子·原道训》:“其魂不躁,其神不娆。”高诱注:“娆,烦娆也。”此词亦常见于他经,如:东晋瞿昙僧伽提婆《中阿含经》卷八:“于是,尊者大目干连语曰:‘贤者阿难,速答,速答。阿难,汝莫触娆上尊长老。’”[1/473c]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