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七月》题旨解析(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陈谊 发表于:2012-02-14 14:17  点击:
【关健词】七月;历史环境;时代感情
另外,从诗歌的情感方面来看,尽管它极言一年四季农事的繁忙、辛苦,但诗歌中显然并没有明显的怨苦和不满之情。首章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并非农夫贫困悲惨生活的磋叹,而是人们对衣食温饱大事的由衷感叹。我们也可以

  另外,从诗歌的情感方面来看,尽管它极言一年四季农事的繁忙、辛苦,但诗歌中显然并没有明显的怨苦和不满之情。首章“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并非“农夫贫困悲惨生活的磋叹”,而是人们对衣食温饱大事的由衷感叹。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近代中国,兵荒马乱之中的农村,不也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况豳地乃近夷狄之小国,被游牧民族骚扰侵略在所难免,再加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无衣无褐也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我们不能因此而推断出这是因奴隶主的剥削而造成的结果。而“同我妇子,镜彼南亩,田峻至喜”,正是曾孙馈礼劝农、田官重农、民众下田耕种的繁忙景象的展示;而“春日迟迟,采蔡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是写女子采桑催蚕,为“衣”作准备,但由“衣”而想到为公之女而作“嫁衣”, 从而担心自己将成为公之女的陪嫁而生出少女怀春之感伤;实际上,诗中采桑女对公子不仅没有敌意,还颇有些好感,如“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拿自己织的最好的布为公子装扮(下文的“为公子裘”亦作如是解)。第四章仍是围绕衣食大计在写,把最好的皮毛拿去给公于做皮衣,把大兽献给公,都是出自于一种尽义务的自觉行为和心理,并无多少怨苦讽刺。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这并不是一首奴隶的哀歌。我们进行解读的时候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解读,我们不能带有一种阶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解读。而“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上如执宫功,昼而于茅,宵而索綯,亟其乘屋”,实际上指的是农忙结束之后修房子,这种风俗直到现在还在保留,在农村盖房子,修房屋一般是在农闲的冬季进行,我们不能因此来推断是奴隶主压榨努力一年四季不间断劳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首诗歌所显露出来的氏族农业社会的色彩,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奴隶主时期的农业情况。关于中国存不存在奴隶制,这在学界尚有争论,但公认肯定存在氏族社会。中国文明的诞生,并不以氏族的消亡为前提;中国个体家庭的形成,也不与氏族的存在相抵触。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仅根据外国社会科学的法则”,以氏族的解体与否,作为判断中国个体家庭形成与否的标难;并且,出于同样的理由,也不能把私有的个别农场对共同耕作的大片田地的取代,作为判断中国氏族消亡、个体家庭析解的外部标志。对此的争论也出现在个别的字词中,特别是对“公”和“私”的理解,虽然昔贤已多所辩解,但学界主流的观点仍然停留在奴隶被压迫剥削的观点层面上。让我们抛开这一阶级感情,认清一下时代状况:豳地时期是周人历史上第二个重要时期,此时的豳国还只是一个与夷狄为邻的西方小国,周人仍然处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而这也是《七月》所产生的大历史时代背景。既然已经确定了具体的历史时代也就不难确定“公”与“私”的具体指向了:“公”指的就是豳公和氏族长一级的产业,而“私”则指每个家族的产业。朱熹在《诗集传》中对《大雅•公刘》中的“同养公田”和“皆私百亩”以及《小雅•大田》中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解释也是体现了这一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诗经•七月》应该是一首宗法氏族时代的农事诗,主要描写的是西周时期农事和农民的生活状况。相对来讲,诗歌中涉及的阶级意识是比较薄弱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文章作者显然也仅以一个农人的眼光来客观地叙述农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和感慨,此外无他。
  注释:
  ①张树波.国风集说[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1241-1245.
  ②郭文韬.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9. 
  ③陈子展.诗经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474.
  ④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0-91.
  ⑤郭豫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3.
  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5.
  
  参考文献:
  [1]张应斌.《七月》周族的农业史诗[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48.
  [2]郭文韬.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9. 
  [3](日)桑田幸三著.沈佩林等译.中国经济思想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0-91.
  [5]郭豫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43.
  [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