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7-0029-04
收稿日期:2014-05-11
作者简介:刘振海(1963- ),男,山东青岛人,青岛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主任;胡修江(1974- ),男,山东青岛人,青岛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教研员。
2013年,山东省在青岛、潍坊、德州三地开展了3年中职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以下简称“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招生试点工作,涵盖8所中职学校的10个专业点,分别对应省内4所本科高校。当年,试点中职学校专业招生计划共440名,三地的录取分数线均高出当地普通高中录取线,其中,德州的录取线高于当地的重点高中德州一中录取分数线。
“3+4”政策的出台以及招生情况,充分说明了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打通职业教育的“断头路”,对于改变职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提升中职学校生源质量起到了较大作用。尽管在半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学校积极探索,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沟通交流,不断完善方案,更新理念,但在“贯通分段”的课程一体化设计上,仍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尚有许多待商榷之处。
一、“3+4”对口分段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设计问题
(一)文化课教材选用与有效对接
“3+4”分段贯通培养在全国还属新生事物,山东乃至全国都没有直接针对这批学生编写的文化课教材,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下达统一的要求,各地在文化课教材选用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各地对该模式的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各自的生源情况不同,对应的本科院校提出的要求不同等。
以青岛为例,2013年该地此类生源的文化课成绩都高于普通高中录取的分数线,远远高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所以他们提出要加强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本科阶段学习的需要。对应本科学校也直接提出了对学生中职三年后英语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水平,数学要达到能继续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要求。而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在培养目标、知识深度与广度、编写体例结构等方面,还不能满足“3+4”中职学段学生学习的程度。如在英语课程方面,就临时选用普通高中教材。
潍坊则提出,新招的“3+4”生源虽然与过去的生源区别很大,但主要还是要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走技能为特色的职业教育路线,不能要求中职学校向普通高中看齐,不能重走普通本科的老路,升入本科院校后,英语、数学等的要求可适当降低。在文化课学习上,应坚定而严格地执行三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不能也没有必要再提文化课相当于普通高中水平。
因此,青岛“3+4”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均选用山东普高现行教材,潍坊、德州选用中职国规教材。对于另一门公共基础课——德育课程,三地使用的还是中职全国统一的德育教材。
(二)专业课程教材的规划与调整
一些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高中生源专业零起点的基础之上,难免与中职段专业课程存在重复,因此,在“3+4”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往往遵循以下两条路径:“对照式路径”和“下延式路径”。所谓“对照式路径”,就是把现有的中职课程体系与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对照,然后通过对重复部分进行合并或删减形成中职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避免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开设。所谓“下延式路径”,即以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为最终的目标基准,把其中一部分中职能够承担的课程下移,形成中职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
从山东省目前情况看,基本上是两种路径并存,但主要以本科院校专业课程为参照,凡是本科院校将要涉及、学习的内容,中职学校在此类专业课教学上都做了一定调整。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调整到本科阶段,一些实践性强的部分专业课移到中职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一些在中职和本科学段都要开设的课程,如计算机语言、动画设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也都从课程名称和授课内容上进行了梳理,兼顾中职和本科学段同一专业课程开设的深度和广度,选择衔接点。但在两种路径选择下的课程设置,毫无疑问都是对现有课程增删位移,并没有形成以“一体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因为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建立在以往招收普高学生的基础之上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建立在面向就业基础上的,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难以达到两个学段的有机融合。
(三)“分段”与“贯通”的关系
2013年山东省“3+4”强调的是“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但在“贯通”还是“分段”问题上,有些矛盾问题暂时还无法解决。
一是“贯通”强调的是无缝对接,转段方式难以确定。从家长、学生和中职学校的层面说,报名“3+4”看重的不是现在的中职学校,而是对应的本科院校,认为一旦被录取,三年之后便理所当然地进入对应本科院校学习,不需要考试、不能有淘汰,这才是真正的“贯通”。但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对中职三年的教育希望有一定的转段考核,不能不分优劣、照单全收。要实现课程的贯通,就可能忽略各自的独立性,转段不成功,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
二是“分段”对应的是教育的两个层次,彼此关系难以理顺。首先,“3+4”既要分段实施,又要无缝对接,既要保证学生能完成相关专业中职教育的目标要求,顺利拿到中专文凭,又要能为后续本科学习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两者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较难平衡。其次,一些本科院校不愿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照搬原有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初衷相背离。再者,中职在行政管理上归属于地市教育局,普通本科院校则归属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者的办学思路、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基本上不可能做到对课程内容进行彻底的协商以至达到完全贯通要求。
三是两“段”招生的出发点不同,彼此诉求难以平衡。对于“3+4”招生,中职学校热情度较高,这对于学校招生、生源质量提高、社会影响力提升都有较大益处。相对来说,本科院校对此则持谨慎态度,一则普通高校受大环境影响,不愿提“技能型”,客观上也受教学设施、师资、培养成本等因素影响,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不愿为培养少量技能型人才而作出巨大调整。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