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促进高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现实方法路径(2)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 作者:杨 春 发表于:2011-08-04 18:26  点击:
【关健词】基层,大学生,就业,高校,毕业生,面向,引导,他们,学生,政
3.高校的教育引导与政策支持不足 部分高校在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中,存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鼓励支持措施不足的现象。有些高校认为:毕业生是否到基层就业,完全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只要能找到工作就是完成了培养

  3.高校的教育引导与政策支持不足
  部分高校在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中,存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鼓励支持措施不足的现象。有些高校认为:毕业生是否到基层就业,完全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只要能找到工作就是完成了培养任务,下大力气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没有必要。在鼓励支持的政策上投入不足,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没有光荣感。另外,部分高校课程设置与基层发展需要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勇气和信心。
  4.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仍然存在
  一些大学生甚至学生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就高人一等,不可能回到基层从事最基础的工作,甚至认为到基层就业是无能的表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或许会放弃追求高待遇职业,从最初的事业单位、国企发展到民营企业,但对农村、中小企业、艰苦行业等基层单位,仍心存排斥。个别出身城市的大学生担心下基层容易回城市难,要耗费过高的城乡转换成本;农村籍的大学生不愿回家乡工作,他们期望能在城市扎根,以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少数大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成了“傍老族”;还有的甚至希望通过婚姻寻求致富的捷径。这样的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工作就难以有效展开。
  四、高校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和措施
  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引导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效,《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等新闻媒体都曾予以报道。下文即以该校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依据,提出高校促进更多大学生自觉到基层就业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典型引领
  高校要大力宣传到基层就业的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性文件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择业观的主流思想就是要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把祖国人民的利益和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基层去建功立业。要把教育学生与引导舆论密切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典型的教育引领作用。通过动员报告、树立典型、弘扬先进等形式,营造到基层工作光荣、到基层工作可敬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毕业生、家长及全社会更新就业观念,营造有益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切实把时代的召唤和国家的要求转变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2.制定长效机制,鼓励政策到位
  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放弃安逸,选择艰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大学生长期积累形成的高尚思想境界的集中展现,是党和学校辛勤培养的成果。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选择艰苦、服务人民的情怀和精神,是全校学生的榜样,高校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要有长效机制,要大张旗鼓地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奖励,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哈尔滨理工大学自2005年起,开展“心系祖国需要志愿服务基层”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对到基层就业、在校期间综合表现优秀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奖励。如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在毕业典礼上颁发荣誉证书,将评审登记表存入毕业生档案,将表彰奖励决定和事迹材料送达就业单位,向用人单位提出进一步培养和使用建议,给予减免校内贷款、现金奖励等。活动开展六年来,共有402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此项荣誉称号,学校为他们减免校内贷款合计398500元,奖励人民币合计894000元。这种长效机制和有力的鼓励政策,对激发广大学生投身祖国建设、到基层锻炼成才的爱国热情,对在全校形成崇尚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健康向上的择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关注学生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高校要关注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这些学生保持联系,不定期的到基层单位走访探望,关注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特别要为服务期满的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母校的关心与温暖,从而激励这些学生努力成为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及时搜集整理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和体会,在校内通过专题网站、报告会、校园广播等渠道,广泛宣传基层就业大学生的成长与收获。用身边看得见的实际事例,教育引导更多大学生把到基层就业转化为自觉行动。
  五、构建大学生基层就业良性运行的循环路径
  围绕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在此提出高校构建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良性运行的循环路径如图1:
  在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中,高校通过典型引领、政策宣传、选拔认定、奖励资助等措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到基层发展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同时,通过对面向基层就业的学生进行走访调研,发现并树立典型,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与推广,增强在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性循环。在这项工作的中心,是各级政府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给予的政策扶持、措施保障,这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导和鼓励大学到基层就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基层单位、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合作与努力。各级政府起主导作用,应建立健全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增强基层单位的吸引力。高校要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响应国家号召,勇于到基层就业。基层单位要建立起良好的人事制度、公平合理的选拔机制以及团队合作氛围,尊重大学生的首创精神,为大学生提供成长机会,实现“招进来的用得上,用得上的留得住”。
参考文献
[1] 孙彦彬.关于高校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47-49.
[2] 郑本军,宣丰敏.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3):124-126.
[3] 孔 帆.建立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54-55.
[4] 段鹏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1-54.
[5] 廖爱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与志愿体系构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116-118.(责任编辑:南欧)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