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竞赛导向下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孙汝平 发表于:2011-07-22 10:36  点击:
【关健词】竞赛导向 中职物流 课程设置
】“普通中学有高考,职业中学有技能竞赛”。随着各种特色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的全面铺开,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其对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基于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的思考,分析目前中职

 1 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
  中职学校的教学,一直都在强调“一专、多能”,突出中职教育技能培养的特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老师们总是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竞赛中却能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纵观各种不同科目的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可以将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导向作用
  通过分析中职技能竞赛的目的可以看出:各类技能大赛既重视实践也不忽视理论,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其耐心和耐力,既考查身体素质又强调心理健康,如2011年全国物流职业技能竞赛,就是以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和优化物流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因此,可以说,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教学理念的转变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要更为突出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促使教学理念从“知识为本”向“能力为本”的转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施行:
  ①以理论学科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转变,打破传统的理论为主的学科体系,采用模块结构课程体系。
  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转变,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③以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技能训练转变,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实施一体化教学。
  ④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的导向作用
  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够用、适用”为基本要求,但是,中职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到底需要学习多少知识才能满足就业需要?哪些内容才是他们可以用得上的?或者说哪些内容才是适用?这些问题,如果交给企业一线的工作者,相信他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可对于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学校老师来说,却是不小的难题。虽然,我们也有安排老师到企业去实习,但毕竟时间有限,很难全面了解企业的用人情况及各岗位的技能要求,所以,对教学内容“够用、适用”的把握度总是非常有限。而由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技能竞赛,就能较好地为老师们全面了解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提供了一个认知平台。以全国物流职业竞赛为例,竞赛按照《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实施,学生中级组(中职学校)以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的水平为基础;学生高级组(高职院校)以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水平为基础……在竞赛标准的确定方面,直接用国家职业标准,也就是就业的要求——“够用、适用”。同时根据当前物流企业实际需要,突出物流技能,由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统一命题。总成绩中理论知识占20%,实际操作占80%。这就为我们在选定教学内容时指明了方向:减少理论知识教学,增加动手操作的训练。
  (3)教学方法的导向作用
  中职学校的技能竞赛,基本上都是重点突出操作技能方面的比赛,如2011年全国物流竞赛,成绩的评定中,技能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80%,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看2011年广东省中职学校现代物流技能竞赛,比赛的内容全部是技能操作,不考理论知识。这给我们的教学提示是:企业用人更注重的是实际动手能力,企业面向中职层面的人才主要是一线操作人员,所以,我们要突出技能操作训练,在教学上就要采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行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体化教学,将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集中教学和操作训练,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向“教师指导、学生做”转变。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实行小班化(小组)、师徒式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等,把学生的“学”转向在模拟企业、车间和岗位中“做”,在真实的“顶岗工作”中真顶岗、顶真岗、顶好岗,老师的理论知识传授则转向了在学生“做”的过程进行作业指导。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实施一体化教学。
  2 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
  物流人才是我国21世纪最紧缺的12大类人才之一,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课程设置一般以理论为主,学生的学习缺乏实用性,与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相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
  在课程设置时,很多中职学校都会忽视高等院校与中职学校学生培养定位的差别,一味照搬其他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就是对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定位的结果。从而导致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是理论过多、学习难度过大,缺少操作技能课程,不符合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培养的初、中级物流作业专门人才的需要。
  (2)师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都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物流行业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要求欠缺了解或只有片面了解,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初步了解或参照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设置出来的专业课程体系都是片面的,与市场实际脱节。虽然,不少中职学校的领导也懂得中职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重视技能的训练,会通过外聘等方式引进熟悉企业物流管理岗位设置、相关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的人才,应聘者基本上是有着实际物流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但是却普遍缺乏教学工作经验。
  (3)校企合作中教师进企业顶岗工作学习效果不理想
  为了使人才培养更好地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许多中职学校都选择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合作的方式有:聘请企业工作人员进校授课、选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学习相关技能等。其中,教师进入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了解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后,再返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上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一项使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效方法。但是,这一举措在实际操作中却比想象中困难得多,专业教师在进企业工作学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没授课,对学校没有“显性”的贡献,得到的薪资可能会受影响;对企业而言,这批员工是来学习而不是来创造效益的,因此即使是在岗工作,这批“员工”也无法从企业拿到报酬。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专业教师进企业工作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此外,某些学校即使能够解决进企业实习教师薪酬待遇的问题,也会因为教师学习的成果很难进行量化考核而不愿“浪费精力和钱财”。教师、学校、企业三方面的因素使得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真正市场需求存在距离。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