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各级各类人才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各级各类人才,既需要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引领学术进步的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需要有行业特色、专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也需要有时代精神、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地方综合性大学借助地方性、综合性、灵活性的优势,既可以进行精英培养,也可以进行大众化运作,进而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地方综合性大学自身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以河南大学为例,一方面她为知名高等研究机构和国内外著名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理论素养高、研究能力强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她结合河南省的省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培养了一大批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汲取国外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国际素质,能够走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人才。
3. 有利于地方综合性大学优化资源、准确定位、特色发展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自身既不能单纯按照精英的教育模式来办学,也不能按照大众化的教育模式来办学,必须走一条精英与大众化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不仅可以优化地方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且有利于其自身的准确定位,这种结合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上非此即彼的一元化思维,高等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可以走一条精英和大众化结合的道路,尤其对地方综合性大学来说更有借鉴意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办学定位上的尴尬境地:如果把自身定位为精英教育,则在办学实力、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方面又和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把自身定位于普通的本科院校,完全走大众化教育的道路,则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又发挥不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又限制了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地方综合性大学整体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地方综合性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结合的实践策略
地方综合性大学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应走一条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结合的道路:分层次办学;分类别指导;针对性实施;阶段性突破。从而在实现地方综合性大学自身的协调发展上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1. 分层次办学
地方综合性大学虽然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与一般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其在财力、物力、师资、生源、社会影响力、社会服务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避免一刀切,应实施分层次办学。既要办精英教育,又要担负大众化教育的社会责任。
(1)精英层次。对办学历史长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来说更是如此,以河南大学为例,一方面借助自身的强势专业、特色学科、优秀师资进行精英教育,对本科生施行全程精英培养。一是把好入口关,对于这些学生,按照一本重点线招生,奠定良好的生源基础;二是注重过程管理,一方面,按大类培养,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双学位,举办文理试验班,实施导师制,采取“名家讲坛”、“博士论坛”、“学术沙龙”、学术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在抓好本科生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及国内外其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方式,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办精英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河南大学目前有79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涵盖2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种专业硕士学位;12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涵盖9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职工4216人,其中专兼职工作的院士12人,教授、副教授124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24人。全日制在校生达5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留学生200多人。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及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实践证明,在大众化教育的时代,精英教育不是教育部直属大学的专利,地方综合性大学借助自身的优势完全有能力进行精英教育的探索和尝试,在某些学科、某些领域完全有能力引领学术发展的潮流。
(2)大众化层次。尽管地方综合性大学与一般普通本科高校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可否认地方综合大学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相比在师资、生源、经费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地方综合性大学还肩负着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的社会责任。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完全进行精英教育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某些学科领域进行精英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大众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大学为例,在大众化教育方面实行“分批次招生、分类别培养”。
A.分批次招生。根据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对一些应用性强,且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比较紧、人才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按照二本线、三本线招生。如国际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学院按照二本线招生;民生学院、软件学院按照三本线招生。这样的招生模式使河南大学在履行大众化教育使命的同时,一方面为河南乃至全国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更多专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B.分类别培养。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层次的多元化需求,河南大学采取了分类别培养的方式。一是国际合作式培养。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发展战略,把国外大学先进的师资、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等引进来,促进本校的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学生送出去,培养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型人才。如国际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欧亚国际学院等。再就是把自己培养的学生直接输送到国际人才,如国际教育学院,通过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办学,充分吸纳国外著名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样的分类别培养,不仅节约、优化了河南大学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提升了河南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声誉。二是国内联合式培养。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借助校外的地域、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社会合作办学与国际合作办学。(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