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 (1)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它既是技能教育更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所以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完
2、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
(1)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它既是技能教育更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所以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完全倾向于学历教育,应始终坚持“职教为农服务”的主方向,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并行。对当地工人进行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技术双重教育,创造条件,使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亦工亦农,增加收入,使他们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的社会稳定。
(2)校校联合,校企合作
鉴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师资较弱、教学质量不高等现状,学校可与省内相关强校开展联合办学,也可与涉农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用工机制,一方面解决企业季节性用工均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学生实习与勤工俭学岗位问题。 (3)分层教学与培训相结合
要根据知识能力水平,对现有农村劳动力有效分层培训。对知识能力水平高的年轻一代农民可以进行全职的学历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向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方向发展;对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负担重的中老年农民,可采用非学历的短期技术培训,重在强化基本劳动技能培训。
(4)工学结合、学制灵活(学分制)
涉农专业要立足为地方中小型农类企业服务,为其培养适用人才,定期安排农类相关专业学生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定期见习与实习。此外,可以积极走“职校+公司+农户”这种产学结合道路,以实现地方职业学校与地方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紧密合作。在学制上要灵活机动,学校可以根据农村村务工作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开设课程,依据农事忙闲及村务工作的急缓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既可以集中来校上课,又可以分片送课下乡。
3、创新职业教育内容
(1)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
职业发展面临着国际竞争与淘汰,没有一成不变的职业教育模式,农业职业教育更是如此。由于与农业相关的职业不断出现,所以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就有必要进行调整,以促进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并与其它行业进行协调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机构要经常性地对农业市场调查研究,适当增添有关规模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等农村急需的专业和培训内容,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是农业职业教育和创新的关键。
(2)课程与岗位对接
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来设置,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特色专业,以便使职业教育的内容能够与新农村建设同步、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步。
(3)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项目选择与技术支撑
农村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发展家庭企业,但缺少的是新农民,缺少的是具有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领头人,为此,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外,更应开设提供创业项目选择的课程,为学生创业服务。
4、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1)政府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资水平的高低是保障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首先政府要重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中涉农专业的师资水平。注重对在校教师的培训,职称评聘优先。进一步提高相应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支持和保障涉农学校“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遇留人”的机制,确保师资质量与数量的稳定。
(2)学校要多形式打造教师精英团队
学校应重视日常校本培训与教研;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培训,以老带新;重视教师下企业、参加一线生产实践,让教师与企业、市场接轨,与农户融合。
(3)加大兼职教师的聘任力度
学校可多聘用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单位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此外,还可聘用农村的“土秀才”、致富能手来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创新确立国家农业生产能力标准、强化职业资格证制度
随着各种行业技术含量的提高,很多行业都实行了职业资格证制度,凭证上岗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对新时期的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应以农业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按岗位需求设计专业课程,将农民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成课程。让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农民受到不同的培训,获取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使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普及的有较途径。
参考文献:
[1]郝理想,秦素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及本土化实践变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学锋.具有中国特色高职课程开发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N].教高[2000]2号.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N].教高[2006]16号.
[6]李艳民.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对策[J].承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4-25.
[7]孟薇.新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变迁及其经验教训[J].学理论,2009(24):28-30.
[8]丽伟.“三农问题”探析[J].企业技术进步,2010,(6):12-13.
[9]杨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88-8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