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陈仁华 发表于:2012-02-01 11:24  点击:
【关健词】三农 职业教育 服务 对策
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是关键。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发挥培养农业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作用,必须尽快建立创新职业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来想办法、出点子、拿措施。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农村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以反映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服务“三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探讨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使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更为有效地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解决“三农”难题,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对农业人才培养的贡献作用
  农村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合农村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础职业技术素质和掌握适当的专业实用技术为着眼点,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对初中级人才的要求与成长规律,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实践表明,职业教育不仅能塑造现代的新型劳动者,培养出大批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人才,而且职业学校还是科技传播的重要阵地,是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纽带。
  2、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改变劳动力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3、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通过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面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需要开设课程,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转化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通过推广科技项目和实用技术,进行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送科技下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为农村实用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基地,并通过基地示范迅速推广,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4、对农民继续教育的作用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民对学习和培训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求将是农民群众的重要需求,因此,在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二、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
  1、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非常薄弱,且发展严重滞后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这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等,与实现跨越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2、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投入方向主要还在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有些地方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办学经费、教学实训设施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字开头的学校与专业,这大大制约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3、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需求脱节
  前些年,一些学校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定位,不在服务本地支柱、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而是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量设置同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脱节的“趋城化”“、趋工化”和“趋同化”专业。在围绕新农村建设需求方面,对农民短期技能培训方面为零,这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也严重影响了学校优势的发挥和发展。
  4、涉农专业师资缺乏,水平偏低
  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有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据有关资统计,2008年,我国农林类中职学校专任教师1.7万人,生师比约38:1,和国家制定的高中阶段教育生师比16:1标准相比差距巨大。这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不适应。且学校待遇较低,优质师资也留不住。
  5、就业理念的偏差导致涉农专业及学校招生处于困境
  广大农民子女接受中职教育既希望掌握一技之长,出路好,工资高,也期盼能有机会深造。但近几年企业用工紧缺,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且政府监察不力,上不上职业学校都一样进企业工作,待遇也没什么悬殊,农民感到提前打工更实惠,造成了学生初中毕业后不愿上中职或在初中学校时就流入企业和社会。
  6、涉农企业较少,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空间更小
  大型企业因专业不对口一般不招收涉农专业的学生,围绕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又缺乏,有的企业因条件差、待遇低学生又不愿去,造成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涉农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因政府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部分毕业生弃农从工或从商。
  
  三、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
  1、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不同的职业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和培训效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地方政府应鼓励创建涉农学校或支持一些职业学校开设涉农专业。涉农学校与专业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即职业教育必须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