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动漫以其声光同步的技术优势打造了一个可供儿童心灵漫游的梦想世界。徜徉于其中,儿童足可体验和享受一种激情释放、幻想无限的精神愉悦和娱乐满足。然而,事实表明,特别是倘若不能确保自身拥有善意的教化品性
现代动漫以其声光同步的技术优势打造了一个可供儿童心灵漫游的梦想世界。徜徉于其中,儿童足可体验和享受一种激情释放、幻想无限的精神愉悦和娱乐满足。然而,事实表明,特别是倘若不能确保自身拥有善意的教化品性与涵养,动漫媒体也足可成为“劫持”童年精神的文化祸端和不良诱惑,让缺乏自制、难辨是非的懵懂儿童彻底丧失理性自觉与现实意识的精神自主和成长动力,在一定意义上,动漫文化对于幼年精神越是具有神奇而强大的魅力吸引,也越是增加着儿童沦为一种文化“俘虏”的可能几率。现代动漫与幼年精神彼此“契合”的同时,又蕴含或潜藏了二者彼此可能“错位”及其伤害儿童健康成长的危险。儿童动漫既可成为滋育幼年精神的文化盛宴,亦可成为童年精神成长旅行的一条险途。
四、扬“魅”抑“劫”:儿童动漫的教育价值取向
动漫文化的兴起及其产业化发展的迅速扩张,乃至于对于现代童年生活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和蔓延,为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提供了一种契机,更提出了一种挑战,如果说,儿童动漫之与幼年精神的契合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顺应与观照儿童精神及文化的文化铺垫与媒体手段上的支持,而儿童动漫难能回避地与幼年精神理性成长存在的文化错位,以及可能和正在发生的心灵蛊惑或精神劫持,也为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制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压力。无疑,兴利除弊。扬儿童动漫之“魅”,抑儿童动漫之“劫”,当是现代儿童教育应对科技动漫时代到来的应然选择。
一方面,儿童动漫因其栩栩如生的影像呈现,人机互动的自我操控之形式,及其可供儿童充分施展视听官能和尽情体验情意宣泄与满足的奇幻世界,充溢着也散发出神奇的文化魅力,而与儿童精神实现着巧妙的对接与吻合,这无疑将对于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方法的变革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而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一种新的文化生机与活力。以成人臆想或预设的未来成才标杆之追求,牺牲儿童当下的生活与乐趣的狭隘功利化趋向,一直是儿童教育未能消除的观念及实践误区。为归复儿童所应有的幻想权利,鼓励并呵护幼年本能与天性的释放,确保儿童在适宜于自我精神态势与特质的童年文化中自然而和谐的成长,深为儿童所喜欢的科技动漫媒体和相关作品及信息,当是现代教育以儿童为本营造童年文化建设童年生活可资利用和吸纳的文化素材。儿童动漫作品及其媒体技术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的适宜性引入和运用,无疑将有助于现代教育教学寻求与儿童的精神共鸣与文化通融。打破那种机械僵化的单一说教方式和沉闷压抑的学习氛围,让儿童置身于多元而适宜的文化体系中,实现快乐的成长和精神上的充实。可以说,动漫文化向教育系统中融入的意义,决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手段的多元化的推动,更重要的将是一种新的童年文化的教育打造,乃至于将会引发一种儿童观和教育观的重新思考。
另一方面,儿童动漫赖以技术优势而人为打造的声光科技系统,在儿童的前面打开了一扇通往空旷而幽远的奇幻世界的屏幕之窗,在引得儿童全身心地被卷入或吸引的同时,仿佛又是在儿童的身后顺手虚掩上了通往广阔的现实世界的大门,让自主想象和理性的思维淹没或消弥于感性刺激与本能幻想的快感体验和“低水平的满足”中。现代教育强调对于儿童当下精神状态的适应,然而这种适应并非是对于儿童低层次的乃至反伦理的低级本能及趣味的迎合,亦非为了适应而适应,而构建儿童的客观知识体系和理性逻辑的精神大厦,引领儿童适应现实走向成熟人生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却是儿童教育教学所从不曾且不能偏离的最终意图与归宿。儿童动漫对于现代童年生活的渗入与蔓延,不仅仅形成了现代教育一直习惯于以图文导读及书写,以及人和人面对面口耳相传的话语式教学方式的冲击与振荡,更在于其对于现代教育之功利化目标实现所可能制造的障碍或阻挠。现实中,因儿童沉溺于某些虚幻动漫、电子游戏以及其中某些不良信息,而至于丧失现实理性,真假不辨,盲目效仿,荒废学业,逃避责任等,均亟待现代儿童教育作出应有的策略回应。
基于教育的立场和儿童精神健康成长的理性诉求,儿童动漫产业绝非仅是仅是追求商业利益的经济产业,而更是一种被赋予了社会责任和公共理性的文化产业,儿童动漫的制作、开发及引进必须确保其拥有足够的道德自律和教育素养。现代教育当需有对于儿童动漫作品的良莠进行甄别、筛选或过滤的职责履行,而且也需要有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层级划分,可以说,所有的动漫都是教育的动漫,唯一的差别就在于教什么,无疑,只有优秀而健康的动漫作品,能真正融纯真而丰富的童趣、高雅的艺术与审美品位、富于人情味道的形象塑造、以及健康而积极的思想内涵于一体,才可真正承担起娱乐儿童之精神,促进儿童之发展的教育使命。大凡有暴力、色情、迷信,以及所谓“文化刻板”等不良信息的动漫作品,均需有尽可能排除或拒绝于儿童视野之外的措施保障和制度建构。而当动漫文化一旦进入教育的领域,及时而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沟通则显得十分必要,无疑,动漫文化中即便是完成着对于真、善、美的歌颂和对于假、恶、丑的鞭策,也无不蕴含于直接视听的感性刺激和艺术化的虚拟景象之背后,其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及教化意义只有在理性辨别和充分自主思索的参与中,才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动漫媒体呈现信息的先进并不能替代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观点对话的教育效应。为预防或矫治儿童对于动漫文化过于痴迷或沉溺,当需关注和强化儿童媒体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引导儿童“对媒体的批判性选择能力和建设性使用传媒的能力”,以求在现代多元的媒体环境中健康的学习和生活,还需要丰富和拓展现代儿童生活与学习的活动空间与文化平台,时时以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与真实的自然环境和人际交往,作为儿童放飞心灵、释放天性、探索世界的最根本的文化依托。
美国现代学者斯卡雷特(W·G·Scarlett)及其合作者在《儿童游戏》一书中,就现代电子游戏的蔓延及其对传统游戏的冲击这一现象,有过这样一段颇具启发的论述:“电子游戏确确实实地掀起了儿童游戏的变革,并且所有迹象都显示这种变革仍在继续。电子游戏将走向哪里,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回答。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将向多元发展。利弊并存。我们需要了解电子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以及怎样利用电子游戏促进儿童的发展。”斯卡雷特对待儿童电子游戏发展的断言及其应对立场,其实就是我们和我们的教育对待现代儿童动漫所应有的态度选择。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