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漫:幼年精神之旅的“魅”与“劫”(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丁海东 发表于:2010-10-19 13:15  点击:
【关健词】儿童动漫;幼年精神;童年文化;整体感知;“第二世界”;儿童教
美国现代学者斯卡雷特(WGScarlett)及其合作者在《儿童游戏》一书中,就现代电子游戏的蔓延及其对传统游戏的冲击这一现象,有过这样一段颇具启发的论述:电子游戏确确实实地掀起了儿童游戏的变革,并且所有迹象都显

  美国现代学者斯卡雷特(W·G·Scarlett)及其合作者在《儿童游戏》一书中,就现代电子游戏的蔓延及其对传统游戏的冲击这一现象,有过这样一段颇具启发的论述:“电子游戏确确实实地掀起了儿童游戏的变革,并且所有迹象都显示这种变革仍在继续。电子游戏将走向哪里,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回答。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将向多元发展。利弊并存。我们需要了解电子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以及怎样利用电子游戏促进儿童的发展。”斯卡雷特对待儿童电子游戏发展的断言及其应对立场,其实就是我们和我们的教育对待现代儿童动漫所应有的态度选择。
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变革和大众化进程,以及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儿童动漫作为童年文化生活的媒介新宠,在现代儿童精神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面对着孩子们对于动漫声光世界及其塑造的形象所表现出的喜爱甚至痴迷,因莫名的困惑乃至于担忧而一味地回避或排斥,都不是立足现实的理智态度。承认动漫文化对于幼年精神的魅力,甄别其对于童年可能存在的种种影响,扬其功避其损,以引导或滋养童年精神的健康成长,坦然迎接动漫教育时代的到来,才是我们当下应有的明智选择。
  
  一、现代动漫:科技催生的童年文化
  
  动漫作为一种文化的诞生与兴起,其最直接的缘由就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日益走向精密的发展及其在大众传媒环境中的应用推广。作为动漫文化的核心构成及其兴起的原动力,动漫作品的科技开发融合了现代美学技术基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影视技术学等电子技术原理,以及角色造型、色彩场景及动画的电脑设计技术,包括平面图形图像、动画三维立体造型、动画影音调配等软件技术在内的精确运用与合成,始终贯穿着现代信息工艺的创意和电子技术的程序化操作。动漫作品以其声光统一的信息运行系统,经由电视、电脑、电影等荧屏媒体的传播,以其精美的动画效果,逼真的虚拟场景、超时空的幻想发挥、快节奏的技法演进。幽默夸张的艺术运用等,一经突破传统媒体信息生成方式的局限和壁垒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即引得人们特别是儿童的浓厚兴趣和密切关注,并由此而引发少儿电视、电子游戏、网络娱乐、图书出版、服饰设计、玩具开发等一系列的行业链动效应,最终构筑起具有循环性质的动漫产业链。
  经由现代科技及其电子信息技术装载和配置的动漫效果及其所塑造的动漫形象,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和文化表征,深刻地吸引着儿童——这一普遍习惯或擅长于形象思维和图画式认知的受众群体。当然,这绝不仅限于经由电子技术所打造和现代媒体所渲染的动态画面和声像效果之形式。实际上,现代动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特质就关涉甚至直接指向儿童的精神与生活。且不论,儿童动漫作品的内容有相当部分是源自于对童话、故事、传说、戏剧、科幻等儿童文艺题材的忠实、改编和原创,其赖以动画、漫画之形式所塑造的人与物之形象,所渲染的画面场景,所传送的童言稚语,所展示的主题及情节、所动用的艺术手法、所承载的知识与逻辑,均无不追求对于儿童的思维、想象、情趣、欲望等心理元素的调动和运用,以迎合或服务于儿童的娱乐、审美、游戏、求知等需要的满足和实现。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动漫的热衷与喜爱。当然,这并不只表现为他们安坐于动画屏幕前的专注和投入,他们在其自由的游戏中、日常人际交往中、乃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行为中,都随时可见其浓厚的动漫情结。幼儿园里,时常有孩子表现出“奥特曼打怪兽”之类的模仿冲动,也会有为“黑猫警长”所使用武器的优劣而发生激烈的争吵。他们喜欢看动漫图书、喜欢玩有动漫特征的玩具,喜欢有动漫装饰的服装和食品。现代动漫为当下的童年生活仿佛输入了一股新的文化元素,营造了一种新的精神氛围。
  正是作为现代科技及其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产物,儿童动漫这样一种与传统图文印刷乃至一般影视媒体全然不同的信息承载和传递方式,以其快速而广泛地向童年生活的渗入与扩张,正在成为影响现代儿童思想和行为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依据鲍尔·洛基奇(Sand,a Ball-Rokeach)的媒介依赖理论。可以说“儿童年龄越低,其个人直接经验越少。距离讯息越远,因此他们比成人更依赖媒体,媒体所提供的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影响更大”。动漫媒体对于儿童发展所正在和可能产生的作用。的确不容轻视。倘若说,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至更早的人们,是伴随着对于“小人书”和“连环画”的阅读和痴迷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那么在动漫传媒迅速崛起及其日益产业化扩张的今天,令人不禁纳闷:这些成长于现代媒体背景下的孩子们。难道将会以科技催生的现代动漫来充当他们主要的精神食粮吗?现有的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儿童动漫真的正在和即将掀起一场童年文化的变革。
  
  二、“魅”之在:儿童动漫与幼年精神的契合
  
  作为媒体信息技术的产物,儿童动漫以其指向童年精神及生活的文化取向及内涵,一经步入儿童的世界即显示出神奇的魅力,令孩子们陶醉其中、留连忘返。这其中的原因只能是现代动漫与儿童精神的彼此契合。这种契合,一方面表现为儿童动漫的信息呈现形式适合了儿童的感知特点和思维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儿童动漫所呈现的文化世界与儿童独特之心灵世界的相互通融。
  儿童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就是整体感知。特别是低幼儿童,因其心智功能的不分化或不充分的分化,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就是“将所有感官功能卷入其中,是视觉、听觉、动觉的全身心的投入与释放”,是其身心机能元素的全部调动和整合。默读是成人的阅读方式,而幼儿擅长的只能是出声的阅读,因为视、听、说在此得到了统一。正是整体感知作为最为朴素最为原生态的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方式,让直接经验的体验与累积成为儿童学习的基本策略,让儿童的认知具有了情境性和直观性的特征,他所惯用的思维就断然不是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而是具体形象化的、具体行动性的。大凡拥有动态变化的形象和鲜明的色彩。并发出动听声音及旋律的事物,儿童常常也表现出更为敏感的觉察和关注。
  儿童动漫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色彩、线条、光影、声音、节奏等形式元素于一体,把变化的图像、立体的造型、鲜明的形象、逼真的场景、动听的声响等予以程序搭配和艺术合成,形成前后连续的动态音像信息,以视频和音响同步的方式经由电子屏幕得以传递播放。大凡制作精良的动漫作品均可令人有如身临其境的效果,而且也有大量动漫(电子游戏)具有人机互动的可操控性,让思维过程与动作的连续反应得以联合和统一。儿童动漫信息传播的声像同步及其持续变化的动态感,虚拟情境的真实 追寻虚拟世界中的那些英雄们,以一种优美的身姿,面带着微笑,从一栋24层的楼顶纵身“飞”向大海。懵懂少年如此奇特的“自杀”着实令世人惊愕。而其生前写下的洋洋数万言的四个笔记本里,充满着魔幻的色彩,表明他已经完全融入了“神魔”、“精灵”的世界。然而,这却绝非罕见的极端个案,因模仿镜头中“飞人”或“超人”等动漫的虚幻情节而发生儿童跳楼的险情和悲剧,就是近乎俯拾皆是。上海《青年报》2007年曾报道,黄浦区-4岁小孩为模仿奥特曼而从8楼跳下,被7楼阳台晾衣架所悬挂,而幸免于难”’。《安徽商报》2008年曾报道过,铜陵县某职高一18岁女生模仿网游情节从三楼跳下而致重伤。仅就最近2010年刚刚过去还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因痴迷于动漫之虚幻世界而如此惊险一跳甚至酿就人间悲剧的事例,就已接连发生数起,仅就笔者在网上不刻意间的搜索,见诸报端的有:《武汉晚报》报道,2月25日,武昌市一名4岁男孩模仿因动漫飞人而从8楼跳下的新闻;《瑞安日报》报道。3月1日,家住乐清市的一名5岁儿童从二楼跳下而被疑因模仿动画片而发生。《温州晚报》报道,3月13日,温州市两名5岁小孩为模仿电视镜头“学”跳楼从三楼家中跳下。如此险象环生,乃至悲剧事实的一再上演,着实令人唏嘘不已、胆战心惊。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