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俗、功利的心理倾向越来越明显。部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他们往往只顾眼前的利益和自身需要而置组织纪律、集体利益于不顾,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如何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集体观进行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红色文化的概述
红色文化是指我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的红色资源指的是革命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烈士公墓、文学作品等;精神的红色资源指的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如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百色起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乃至于“5•12”汶川抗震救灾精神等,成为了炎黄子孙心目中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永恒源泉。因此,通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形态通过学校特色德育教育输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学生以知识汲取的同时,产生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德技双赢的合格人才。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形态
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宗旨和性质决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意义,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有助于引导广大师生接受社会主流政治文化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有助于引导广大师生接受社会主流政治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高德育价值,其价值形态如下:
1.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价值
目前,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互联网站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当前的一些情况令人十分担忧:学生在喜爱西方文化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普遍产生冷漠厌倦情绪;孩子们知道唐老鸭、米老鼠、变形金刚,却不知道刘胡兰、董存瑞、雷锋、欧阳海、时传祥、王进喜。由此可见,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红色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获得国家统一、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支柱。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不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可以使广大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从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积极学习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
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队伍和教育机制等方面。就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而言,红色文化资源这一块是不可或缺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在内的宝贵资源,在广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迫切需要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加以解决的课题。
三、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学校特色德育模式
要培养学生感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人文底蕴,要对原有的德育模式进行创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学校特色德育模式,帮助学生克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迷茫与颓废极有助益。
1.活用红色文化基地资源,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为了追求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学校应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设定参观目标,设计参观方法上。首先,组织主题参观。这种参观,将把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旅游完全结合在一起。如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校可以组织名为“继承革命传统,踏着先烈足迹前进”的主题旅游活动。其次,见缝插针式的参观。这种形式的参观时间极短,所以每次活动前,学校都要作相应的准备工作,务求教育收到实效。例如,祭扫烈士墓,我们要事前设计好程序才出发。再次,课题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以红色文化基地丰厚的内涵作为学生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更适于学生的兴趣。我们认为对于德育教育而言,课题小组式的研究性参观学习只是先行探索尝试,然后,向全班、全校推广,对这种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宣传,学生们的心理排斥较小,也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通过时代的对比与承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1949年到2000年的第一个50年里,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努力奋斗,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从2001年起到2050年,是我国最终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50年。现在的学生正值风华正茂,21世纪前50年正好是他们工作和贡献之年。在对众多红色文化资源的参访中,要使学生们懂得“创业难”,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无愧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去做一个合格的“守成”者。
3.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学校德育实践模式
全国各地都有大量革命遗址及相关的博物场馆,为学校德育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辛亥革命陈列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江西井冈山、遵义会议旧址、延安会址、西柏坡会址等多处场馆,都要建成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双方通过友好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每次参访过程中,相关场馆要派人讲解,对每个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详加介绍,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景实物,可以加深对历史过程的认知,也加深了对历史有关问题的理解。参观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的过程,每次参观完毕,学生代表都要写出感想,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起到以点带面的教育作用。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