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学论视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索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陈伟 发表于:2013-11-12 14:50  点击:
【关健词】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理论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新秀,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众多执教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就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以及行为主义等现代教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以此实现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指导。

       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学生,注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为此必须对教学的过程实现整体优化,这也是教学与课程必须有机整合的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落实。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研究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是学生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统一,因此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现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新成员,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课程以一种年轻、现代、充满活力的姿态出现,基于此,脱离俗套、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教学思路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选之路。
  课程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信息技术课程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与观念做支撑,才能深刻体现课程的时代性、现代性等特点。基于“问题解决”的认知主义、强调主动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主义、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主动学习的人本主义、注重过程和积极反馈的行为主义等学习理论,都为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活动丰富性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基于问题学习,明确课程教学认知内容
  基于问题的学习源自认知学习理论,因为关注问题的解决,所以十分强调实践与理论要紧密结合,这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显得尤为适用和契合。从这门课程的开设上讲就是在普及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现代技术的运用。对于中小学生思维理解浅层上,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电脑。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电脑,可以说是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从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看,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即要建构新的认知图示 [1],其研究对象重点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心理过程。所以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环境,让其实现对信息技术狭隘等同电脑游戏的认知结构发生改组和迁移,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中,独立实现其对信息技术正确认识的过程。
  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应该适应学情,切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认知策略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学习者的特征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Word结构图表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进行摸底调查,保证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文本框”和“自选图形”这两个基础的概念。只有在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后,学生才能够顺利地通过学习建构结构图表的知识。
  二、尊重主观意愿,借助课堂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突出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以学习者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必须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观意愿。信息技术课程适应时代的发展,展示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而言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何正面加以引导,有选择地进行授课,激励学生在自我批判中进行学习和接受知识,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正如建构主义主张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性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并通过自我探索建构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借鉴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应富有热情,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利、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时,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限制和控制作用。例如,在讲解“Photoshop”这部分内容时,利用经过修改过的图片和原图的对比游戏“找茬”来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Photoshop的功能,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Flash路径运动”这节课时,利用蝴蝶图片翩翩飞舞的动画来引入内容,创设本节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的运动来自我发现其中的奥妙,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自我建构起了主导作用。
  三、强调学生中心,实现教学运用有机统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促成人性的形成,自我实现是其根本目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受到尊重,促成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是人际关系。人本主义学习派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以人本主义为指导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形成,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由兴趣转变为自觉,要从个体的主动要求入手,不仅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要通过具体课堂内容的学习和传授,实现学生的自我实现。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统一。另一方面,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生的定位是一个整体的人,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更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双向发展。实际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参与的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不是单独的知识接受模式,而是身心和谐统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构建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学生知识的学习、智力的发展作为最重要的,需要实现对学生身心整体发展的教学目的设计。正如马斯洛声明的:“个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有组织的整体。”[2]
  因此,如果不能实现对学生身心合一整体性的角色定位,这样的教育将是丢掉一半的教育,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把注重培养人的意识、情感等方面作为最终目标。正如从教学目的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培养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人。以人本主义为指导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讲解网路安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大量的新闻事例作为教学引导,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如何正面使用网络和面对网络信息,让学生自主地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与意识。
  四、形成完整闭环,达到有效教学效果
  相对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而言,诞生于20世纪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提供了更好的借鉴。以“刺激”和“反应”作为最基本单位连接构成一切学习行为,充分肯定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外部条件的作用,以此运用到具体实践教学中,形成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定位和结构,正如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论,强调在教学中通过“小步子”“积极反应”以及“及时反馈”等步骤和环节,从而构成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的闭环。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