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城乡差距的突出表现之一,而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且更加悬殊的表现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上。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城乡二元经济矛盾中、国家教育政策的城市导向,使得城乡教育的差距愈拉愈大,这也是教育均衡化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因此,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遏制城乡教育的不平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教育均衡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和谐社会的建设。
1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存在的问题
1.1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1.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致使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更低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名声状况得到改善,用于教育子女的经费也大大提高。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133.6元,城镇居民343.4元。而到2004年,农村提高到9422元,实际增长6.8%。在全国范围内,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步入小康社会。但是在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过快,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却增长缓慢。据统计,1997~2002年期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分别是:6.64%,5.13%,7.91%,7.28%,9.23%,12.99%。这六年期间,城镇居民收入保持了8.61%的增长势头。而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却是:8.51%,3.44%,2.23%,1.95%,5.01%,4.6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85%。这样的收入增长差距是本来基数就小的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的贫富差距呈现出一道鸿沟,难以跨越。
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民家庭对教育的消费明显低于城市家庭。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表明:2001年城市人均教育投入是农村的4倍,城市家庭人均教育投入远远高于农村。只有当恩格尔系数维持较低水平时,农民才有能力投资较高层次的教育。2002年城镇的恩格尔系数是37.7,而农村却高达46.2;2003年城镇的恩格尔系数是37.7,农村的为45.6,表明城市恩格尔系数人大大低于农村,农民的教育消费能力很低。
1.1.2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量低
我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教育,教育经费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加上教育经费使用的不合理,如教育投资级别的不合理、城市导向、对农村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等。比如,我国小、中、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约为1:3:52,但是三级学校学生在校人数比却是80:16:1。再看,城乡义务教育投入存在巨大的差异,城市中小学生得到远远高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这样,原本就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获得就“雪上加霜”。2002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亿元,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3%。另外一组数据: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812元,农村为708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7.12%;全国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961元,而农村为79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2.86%。教育经费投入差距的失衡造就了办学条件的失衡,进一步加大城市农村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1.2城乡师资力量差异悬殊,农村师资薄弱
1.2.1学历水平偏低
学历能够反映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相应的文化素质,它是从事一定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师法》明确规定了取得教师资格应具备的相应学历。教育部2006年新闻发布会数据透露:截至2004年全国还有31万名小学生、初中教师未达到法定学历,大部分是农村教师,城市78.01%,县镇67.17%,农村47.49%,农村比城市低31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城市62.44%,县镇34.5%,农村24.34%,农村比城市低约38个百分点。这首先是由于农村落后,高层次人才不愿去农村工作造成的。其次,农村大批教师是民办、代课教师身份转来的,普遍学历都偏低。
1.2.2职业道德水平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还应有崇高的品质。但是,很多农村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弱化,不能够以身作则;在尊重、关心爱护、引导学生等方面做的不够;忽视学生人格,侮辱体罚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认为教书是一种谋生手段,缺乏职业规划,敬业精神不高。而在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教师更多是为了职称、提高教学质量而忙碌。
1.3教育设备、设施的比较
教育设备、设施亦是衡量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首先,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较差,危房面积较大。2002年全国普通中小学危房面积3723.28万平方米,其中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3723.28万平方米,占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的76.9%,农村校舍危房率高达7.6%。而在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远不止这个数据。其次,城乡教育设施差距在其他方面表现同样很明显。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已经达到了584万多台,建成校园网2.6万多个。而在农村,根本没有条件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即使能开展,计算机的数量不足、配置水平低,加上缺乏懂电脑的技术人员,计算机基本是闲置的高档摆设品。2002年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小学中有17.39%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而农村小学中建立校园网的仅占1.45%。2005年数据又一次表明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由2.83台增加为3.38台,初中由3.39增加到4.57台,而小学、初中建网学校比例的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分别比2004年扩大8.47和2.82个百分点。
总之,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主要根源于“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等级观念,它造成城市和农村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造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严重的社会失衡,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将影响我国教育均衡化的进程、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对策与建议
2.1纠正“以县为主”,按经济实力区分对待,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2001年国务院制定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办法,提出加大贫困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农村教育“欠债太多”,积重量难返,加上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很多贫困县财政过于困难,注定有关数据测算,我国防大学100个富县的财政收入是100个穷县的17倍;人均GDP位于前三名的地级市是后三名的31倍。故“一刀切”的“以县为主”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
为此,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各省、各县的财政实力,把全国的2000多个县区分为“以县为主”县、“以省为主”县和“以国家为主”县。第一种类型是人均财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这些县农村教育条件基本良好,县财政有能力担负起农村教育所有费用;第二种类型的县是人均财政低于全国水平、又位居人均财政高于全国财政水平的省市的县,应该通过省财政解决相对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困难。第三种类型的县是人均财政低于全国水平、又位于人均财政低于全国水平省市的县,应该以“国家为主”。国家通过第二次分配,借助国家财政负担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