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改革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和激发青年创业热情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沟通、社交和管理等综合能力与素质,促使大学生投身创业,实现其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成功创业为社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笔者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课题组的支持下,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研的基本情况
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研究实际设计了调查问卷。针对高校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2年以内的学生)、高校就业部门设计了两套不同的问卷展开调研,回收学生问卷15 922份、高校问卷117份。采用“.net”和CQLserver技术设计了调查问卷的统计系统,对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参与问卷调研的15922名学生中,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在学历层次方面,本科生占78.89%,硕士生占16.48%,博士生占1.51%,高职高专学生占3.12%。参与问卷调研的高校共计117所,从学校属性来看,教育部直属高校35所,地方直属高校77所,民办高校2所;从高校层次来看,“985高校”9所,“211高校”39所,其他高校69所;从学科属性来看,综合院校64所,理工农林院校34所,师范、财经政法类院校17所,医药和艺术体育类院校各1所。选择的样本分类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整体状况。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总体情况
1、高校创业教育渐为普及。从2002年的9所高校试点至今,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已经达到一定的覆盖面。将已开设创业课程和准备开设创业课程的比例相加,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已开始着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但是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情况仍略有差异。从高校层次来看,“211高校”有7.69%尚未开课,非“211高校”的这一比例更高,超过10%;从高校学科性质来看,综合类大学已开课比例较小,但其余的大多数都在筹备开课;理工农医类高校已开课比列超过一半,达到57.14%,文科院校开课比例相对较高,达到72.22%。
2、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热情高涨。调研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很大,47.18%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在各年级阶段开展创业教育,如各类讲座、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40.17%认为应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将教育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统一;只有2.35%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影响专业学习,没有必要开展;7.46%的学生认为应该面向少数精英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也就是说,有近九成的学生希望接受创业教育。
3、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总体评价一般。近三成的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毫无了解,加上认为“几乎没有”创业教育的14.62%,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创业教育的内容;认为创业教育效果“很好”或“还可以”的只占25.44%。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
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创业教育活动已经在高校中普及推广,但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笔者通过调研数据分析,认为下述四大因素直接制约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1、教育目标的功利性
在我国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每年以50余万人数递增的现实条件下,解决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这一社会问题,无疑是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源动力。国内开设创业教育的高校中,有40.17%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创业,有32.48%的高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有26.50%的高校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筹码。可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出发点还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创业。
这种功利性的目标导向必将制约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导致在教育过程中只有不到30%的高校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列入创业教育的内容,更多的高校把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方面,使得创业教育局限于技能层面,这种急功近利的创业技巧培训,忽视了创业教育的内涵,无法推动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无法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所必须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使得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不可避免地陷入误导。
2、课程设置的单一性
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是相对单一,且以选修课为主,多数院校开设了创业导论性的课程,创业教育以入门知识为主。调研显示,60.94%的高校所开设的创业课程的内容包含创业知识,37.50%的高校所开设的创业课程的内容包含经济学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只有17.19%的高校所开设的创业课程涉及实践类课程,9.38%的高校所开设的创业课程涉及活动类课程。另外,高校的创业课程主要以选修课方式开设,只有20.29%的高校把创业课程列为必修课。
在面向已创业和未创业大学生分别进行的关于“创业能力获取途径”的调研结果显示,“社会实践”和“参与社会工作”,被认为是获取创业能力的最重要途径,都属于第一课堂以外的实践环节。而70%的高校是没有举办或承办过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说明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仍是偏重理论,对创业实践关注或投入不够。
3、资源体系的分散性
据调查,目前高校的部门中包括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部门、教务处、科研部门、产业部门、基金办以及二级学院都是创业教育活动的承办主体。虽然部分高校成立了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校领导牵头,由学校相关机构组成,但这一组织往往并非实体机构,对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功能十分有限,并没有组建专门实 施创业教学和研究的机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