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结构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龚星宇 龚尚福 发表于:2011-09-02 10:46  点击:
【关健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人才结构;职业分析
本文从高职教育概念、认识、特征、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结构等方面研究与探讨了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人才结构模型与职业分析两大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从教育体系定位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到工作分析这样三步骤的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需要,21世纪之初,各类全日制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与生员数量的扩招,民办大学的迅速成立、发展和崛起,使得自本科学历层次之上大学生数量激增,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培养模式进入大众化培养时代。
  近十年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人材培养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主要矛盾转化为在当前经济体制发展中高层次人材过剩,而适用型技术人材匮乏的局面和形式。因此,国务院乃至各级人民政府面对以上问题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层面,重视应用型人材培养,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职业培训环节,由此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片面强调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忽视应用型人才的造就,结果导致中层技术人才和高级业务型人才的持续缺乏。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速,这种矛盾将日益突出。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必须从学术型教育向技术或业务型教育做适应性转移,鼓励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概念与认识的问题
  就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来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教育,是对生产经营组织和人材结构形式的适应。若不能明确其重要性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也不能明确高职教育对社会发展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高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并未在深层次上真正认识到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误区就会导致结构化人才培养的缺失。
  就高职教育的概念来说,必须认识到高职教育也是一种高等教育,对其性质、功能、地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等要素必须概念清晰、看法明确。要在如何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如何建立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形成产学结合人材培养的有效途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就高职教育的特征来说,必须归纳出高职教育的诸多特征,明确哪些才是高职教育真正固有的特征,哪些是与其他教育形式共有的特征,哪些根本不是特征,以及哪些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依次准确对高职教育定位。
  就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来说,必须认识到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存在某种区别,才能突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进而保证高职教育人材培养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
  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相对的,既有自己特殊的地位和任务,又与其它教育分工合作。因此,职业教育定位就应该先在国家制定的大教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再把视角深入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小系统内部。职业教育是具有职业定向性的专门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形式的本质特性之所在,判断教育本质的根本依据是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即人才的特异性。当前,必须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来认识问题,教育形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各自培养目标上的特异性,因此,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中对高职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会有巨大的阻碍作用。
  当前,对我国高职教育认识上之所以出现种种误区,主要原因就在于对高职教育的理解没有从教育形式最本质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入手,而是执着于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服务方向、办学模式等一些非本质特征的不断追求。
  以上误区将导致不利于高职教育本身的发展。培养目标不明确,即表明对高职教育的本质要素不甚了解,从而对高职教育其他要素和整个高职教育就很难达到较为深入的认识;不明了高职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很容易倾向于认为是和其他高教形式一样的高级人才;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在应该怎样培养高职人才问题上,就很容易照搬其他高教形式的培养模式,也就很容易导致高职教育和其他高教形式界限的模糊化,使高职教育的特性被高等教育普遍特性所湮没。
  其次,不利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容易使之与其他高教形式的培养目标趋同化,结果就是,不仅高职教育缺乏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而且造成整个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单一和各类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极大限制了高职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使得当前的高等教育继续沉湎于培养传统的学术型、工程型高级人才,使得这些人才的数量大大超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对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高等教育却表现得无能为力。与此同时,使得能够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毫无特色,办成了普通高教的本科压缩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及其规格和质量要求。人才规格则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对培养对象的知识素质要求,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技”,即技能,指对培养对象的技术能力素质要求,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意”,则指的是态度和情感,即对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这三方面构成了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各层次、类型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正是通过这些方面的不同要求体现出来的。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进行界定和规范的过程。职业教育发展到现代,无论是理念、方法,还是特点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也是不断发展的,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过去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只限于在教育系统中,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进行分工,很少与外界经济社会环境相联系。职业教育机构也很少对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反思,往往社会需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培养目标的设定却固定不变。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它的定位也从原来的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整个培养目标定位系统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职业教育的性质及任务。它说明的是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在现代教育中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二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职教目标的设定是极具地方性的,它必须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及人力结构结合起来,因为它培养的人才基本上是为本土产业设计的,以发挥当地特色。三是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这是具体到特定岗位上的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保证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出口”通畅的重要因素。这三个定位因素的逐步确立,就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渐渐清晰。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