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要的术语梳理:同异机制研究
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对大学同质化与多样化问题的研究有一系列类似概念或词汇。如与“同质化”相近的概念或词汇有:同质化(Homogenization)、同质性(HomogeneiW)、同质的(Homogeneous)、趋同(Convergence)、同一性(Identity)、同型化(Isomorphism)、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等;反义的概念或词汇有:非同质化(Non-homogenization)、多样化(Diversification)、多样性(Divers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趋异(Divergence)、差异性(Differentiation)、特色(Unique、Character-lStlCS)等。这些相关概念或词汇虽然在广义上差别不大,但使用者各行其是,尚未形成比较规范的语境。这里我们借助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对相关术语进行一些必要的梳理。
科学研究中使用术语的基本单位就是研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汇。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词汇都存在着聚合关系。相关词汇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关系“场”,其特征是以一个共同词汇为核心(也称核心范畴)、依据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构成特定的词汇场(Lexical field)。这个词汇场实际上也是一个“场”内各词之间有比较密切关系的词群。词群有类型之分,一般可分为类属词群、同义词群、反义词群、多义词群和联想词群。同义词群是指词群内的各词有语义特征基本相同的关系。语义特征基本相同是指主要义素相同,附加义素可能稍有不同。笔者认为,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中有两个同义词群,即“同质化”“趋同”等构成的词群和与其基本相反的如“非同质化”“趋异”“多样化”等构成的词群。而这两个同义词群又共同构成了一个以“同异”为核心范畴的反义词群。这些词群中主要有同质化与非同质化,趋同与趋异,差异化与无差异化,趋同与多样化等。因此,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学界围绕大学同质化和多样化等问题进行研究时所使用的各种各样术语可以归纳为对“大学建设中的同异问题”研究。
但是,对“XX问题的研究”还没有更为接近核心。“问题的研究”研究什么?是现象、现象产生原因、影响判断、解决途径?因此,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出“机制”的概念。埃尔斯特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过去受自然科学研究影响较多,偏重定理、公理和相应的逻辑推理体系的研究路数。如果我们知道这些定理、公理也好,但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这些社会公理是什么,很多人只能去描述。其实在公理和描述之间,还有一个解释层次,称为对“机制”的研究。“机制”就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这里的“机制”就是对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提供一个解释。“因果机制”成为一个比较容易把握的分析层级:我们是从具体可观察的因果关系着眼分析问题、解释问题,而不是去建一个庞大完整的逻辑体系,去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因果规律。因此,我们认为,对大学同异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大学同异机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价值判断并寻找解决途径。
二、理论起源和基本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1.作为主要起源的生物学理论
按照比较通行的观点,趋同(化)、同质(化)和多样(化)作为科学概念最早由生物学家开始使用。
“趋同”(Convergence)从英文的词源看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就是它来自生物学概念,被解释为“互不关联的种群因处于相似环境中而逐步适应并形成表面上的相似结构。”它是不同生物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相同进化选择的结果。例如,海中的鲨鱼与鲸鱼,前者是鱼类,后者是哺乳类,但由于生活在条件相同的环境(海水)中,在同样选择压力的作用下,它们的体形表现出明显的相似。“趋同”的另一个解释是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与“收敛”同义,表示一个数列收敛于某一个值。所以,“趋同”也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分析中,指国家间或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缩小的趋势。
“同质化”一词最先出现和应用也是在生物学领域。其形容词“Homogeneous”来源于古希腊语“Homogenes”,它是“homos”+“genos”“homo”意为“相同”,“genos”意为“种类、性别、种族”。百度百科“同质化”词条解释:意指一个系统的构成成分的化学构成和物理状态相同或相似。近年来,同质化一词在产品设计领域、服务领域、管理领域甚至文化领域都有运用,意为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中,不同个体具有相同的内容、相同的形式、相同的结构,使人不易分辨和区别。因此,《百科辞典(在线)》直接解释: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远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致逐渐趋同的现象。“同质”和“趋同”可以理解为一种状态,而“同质化”或“趋同化”应理解为一个变化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异质化、趋异化、多样化、特色化。
多样性(Diversity)和多样化(Diversifica—tion)概念同样来源于生物学。恩格斯在谈到19世纪科学的三大重要发现时就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机体从少数简单形态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形态,一直到人类为止的发展序列”。1986年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在华盛顿举办的首次生物多样性论坛报告中正式倡导“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1992年5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起草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内罗毕通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自此,保持自然世界多样性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取得了全世界关注,成为家喻户晓的观念。
2.从生物学理论向组织社会学领域延伸
社会多样性的研究起源似乎并不特别落后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海克尔和涂尔干在19世纪分别从生物学和社会学两个方向将“多样性”“(社会)分化”“(社会)整合”等生物学概念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中。到上世纪70年代末,学者们更加关注组织结构的多样性问题。1977年弗 析通常涉及大学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组织机制。大学内部的机构分析一般包括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大学外部的机构分析一般涉及社会和国家对大学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外部因素对大学同异发展的影响也可以纳入政策分析视角,但组织结构分析的视角和方法却是来源于社会学研究。制度理论是社会科学界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当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被作为一种研究路径用于对大学同异机制研究时,自然被发现是一个比较好的理论工具。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