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六个“三位一体”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途径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许玉清 孙学斋 发表于:2011-02-12 11:54  点击:
【关健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涉及招生、教育、管理和社会沟通等诸方面的工作。高校必须从系统论出发,建立涵盖“招生—培养—就业,教育—管理—服务,个人—学校—社会,思想—行动—效果,独办—联办—参办,自觉—激励—约束”六个“三位一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社会的稳定和民生问题,关乎高校自身的办学声誉和发展前景,历来都是高校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中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矛盾、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与社会新的岗位增长的矛盾日趋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牛鼻子”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涉及招生、教育、管理以及社会沟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为此,高校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六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法,以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根本,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步曲,犹如工厂生产制造的“产供销”三环节,密不可分。招生是人才培养的入口和基础,培养是学生成才的本质和关键,就业是人才培养的出口和归宿。入口决定出口,出口反作用于入口,关键在培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当前,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源于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源于对中国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的清醒认识,源于对高校办学本质的准确把握。
  “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首先体现在科学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准确制定招生计划,确保人才培养供需平衡上。人力资源供需双方是通过市场选择来实现供求目标的。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供需均衡,否则就会失衡,导致“就业难”和“招工难”。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专业类别、规模与市场需求严重失衡现象普遍存在,结构性矛盾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这对高等教育资源、家庭和个人都是一种严重损失,迫切需要加以改观。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构建专业设置预测机制,定期发布各类专业人才的规模变化和供求情况,为高校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指导。对高校而言,掌握了需求也就掌握了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应主动了解人才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各专业的就业和需求状况,及时调整招生专业类别和招生规模,为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充分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又体现在柔性培养机制的建立上。人才培养有一个周期,招生时的供需预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实施柔性培养机制,就是尽量缩短预测周期,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选择空间,最大限度地规避招生专业预测风险。实施柔性培养就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可通过按专业大类招生、双学位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达到一专多能,使毕业生有更大的优势和择业空间。
  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质量和硬品牌是赢得市场的根本,是高校毕业生人尽其才、报效社会的法宝。作为高等学校,要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命线,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依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改革课程设置,变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学习提升能力和发展潜力。
  “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还体现在就业是招生决策和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上。招生决策的正确与否、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上。目前,中国各行各业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人才需求表现出一种迫切性,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调和培养模式的雷同化,一方面使许多企业难以找到得心应手的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又使大量毕业生无业可就。为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与各行各业的沟通、合作,减少培养的盲目性,尽可能多地采取“订单式”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实现招生、培养、就业零距离。
  
  二、“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管理、服务是构建务实、高效就业工作体系的重要环节,三者密不可分,共生共荣。教育的本质是明辨,管理的目的是规范,服务的宗旨是锦上添花。
  全方位的就业教育是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把学生推向了市场,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成为学生素质的必要构件,学业和就业双重压力下的学生亟需系统、全面、多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就业教育应当成为各高校的一门必修课。首先,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力弘扬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奉献青春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把为国奉献和实现自身价值结合起来,排除自私自利、狭隘短视的择业动机和倾向,树立目标远大、动机高尚的择业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观念,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其次,高校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作出正确评价,指导学生立足专业特点和个性特征,结合现实社会就业状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再次,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之本,守信是处事之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弄虚作假、随意违约、频繁跳槽等问题为社会所诟病。因此,重视就业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外,高校要向毕业生传授必要的应聘技巧。这也是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缺陷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学历、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性别、相貌、举止言谈、个性特征等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素质培训,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大有裨益。
  规范的就业管理是实现有效就业的基本前提。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大大弱化了就业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在这方面,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力度有待加强,而高校在这方面也责无旁贷。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流程,依规合法开展就业工作;要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加强对各类招聘信息的审核与管理工作,认真审核用人单位的资质信息,核准毕业生求职材料中的基本信息,确保用人信息和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