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对策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王艳清 发表于:2011-01-27 10:20  点击:
【关健词】高等教;教材建设;发展方向;改革
教材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教材管理是搞好教材建设的重要保证,二者对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体现教学计划的要求,而教学计划的实施,教材占有重要地位。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转变教材建设观念,以学科建设、课

 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纲要的各高等学校如何要更好地贯彻执行《教育规划纲要》这一任务,应该努力做到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说到高校的教学改革,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高校教材的建设和改革问题,因为教材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工具,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在教学中起着保证质量、改革教学内容、主导教学方向的作用。教材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商品的属性,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构建适应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如何推进教材管理改革和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更为迫切。
  一、以高校课程改革为平台,明确高校教材的发展方向与改革目标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突飞猛进的改革和发展之后,处于教育改革核心地位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日趋完善和成熟。教材建设的发展就得依赖课程这个平台来进行改革和创新。教材建设在整个教学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至于教材建设在现阶段和未来10年将如何发展和改革呢?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要依据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来执行。教材建设应该考虑到:面向大众,以动态、发展为特点,注重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应用性和终身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智能储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过去单纯“知识中心”向技能、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顺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满足当今世界多元华的价值观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注重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社会中占据优势。
  二、新时期下高校教材建设的方向
  (一)教材的前瞻性。所谓教材的前瞻性就是指教材的编写能用发展的目光预见到未来几年、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社会发展趋势或走向,教材内容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仍适应于当时的社会需要。国外教材的更新速度较快,一般2—3年更新一次,而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更新速度更快,这就保证了国外教材的更新能够与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相适应,新知识、新技术能够及时反映到教材中。而在我国,不少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有的课程的教材许多年内容不变,新内容得不到及时补充,学生手中的教材与本学科先进的内容已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近些年情况虽有所改善,但仍需近一步加强。因此要把教材编好,需要做到:1、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外因与内在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2、要加强教材的理论性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3、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结合起来;4、科技知识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5、把学生的普遍需求与个体需要结合起来。这样的教材才算是一本较好的教材。
  (二)教材的多样化。教材的多样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1、由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的影响,在高校的学历层次上,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等不同层次,在对教材的要求上也要求提供不同程度、不同范畴、不同要求的课本。对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在功能上,教材应该有针对性突出学术性(理论研究)、社会服务(技能培养)、职业准备(实践性)等多种提高素养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专业学科上,教材要考虑到不同的专业人才和不同规格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等等;2、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材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纸质上的教材,而是多种类型的教材也应运而生,过去的教材只需要一本书就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但现在这种现象就很难看到啦。目前的教材不仅有纸质的,还有配套教学光盘;教材不光有文字的,还有图像的、有声的,从视、听、说、读全方位考虑,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的综合化。新时期下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关注教育的普及面和如何服务社会,因此教材建设就得考虑和解决好怎样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跨度和广度、拥有更广泛的适应能力、具有更高的素质。教材建设应该围绕怎样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围绕高等教育中学科与学科相割裂、课程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课程与学习者相分离的弊端,对教材进行整合,及时除旧布新,不仅要使学科内部的分化更加精细,也要使学科之间有进一步的交叉综合。如一些具体的做法:我们可以将一些相近或相关的专业综合与融通起来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材体系,从而沟通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专业课、选修课之间的联系,通过渗透和整合,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高校课程门类多、教材交叉重复、缺乏整体优化的现象。
  三、教材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新旧教材的衔接。大学教学正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注入式”、“传授型”模式向以学生独立研究、主动参与的“研究型、创新型”模式转变。目前教材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线,注重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并且内容重复的情况非常严重。教材出版的种类很多,但真正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精品教材还不多。教材的体系也缺乏创新性,雷同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学和研究。新教材建设需要克服传统的不足的地方,加大体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所需的内容,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新教材更加注重教材内容的兴趣性,旨在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加强了能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材内容。鉴于传统教材和新编教材各自的特点和长处,我们在编写新的教材时都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借鉴。
  (二)重视与加快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教材建设。由于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各高等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和发掘新的学科和构建许多不同的交叉学科来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据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现有近万个独立学科,目前比较成熟的学科有5500 多门,其中新学科和交叉学科大约有2600门左右,占了全学科的46.8%之多。这说明了新学科和交叉学科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潜力。为了要满足这些学科的发展,教材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我们无法去阻止它们,我们只能顺应学科的发展,加快教材建设的步伐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重视校本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所谓校本教材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产生的。我国现在主要是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发展,有机地把当今世界全球化所需要的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教育本土化、本地化统一起来。许多校本教材都是基于上课教师的讲义或著作,经过整理和完善后成为教材的。因此校本教材最大的优点就实用性强,它能够满足本校或当地高校特色专业的教学需要。在我国的民族院校、地方高校和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仍是整个高校教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