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k of personn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ite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of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In 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ervice system, 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network educational resource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it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site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支持和教师引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而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课外科技竞赛、学生科研立项研究、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参与人员、活动场地、活动内容、规章制度、创新理论、活动目标等诸多要素,要做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必须做好多方面的保障工作,确保各个要素构成生态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实现系统最优[2]。构建适合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场地是关系到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
1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场地的内涵
狭义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场地指的是大学生可以从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验室,而广义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场地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展创新实践所需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环境;三是基于网络的、全球化的创新实践平台。
1.1 校内公共服务体系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情报中心、学习资源中心和知识管理中心,是学生博览信息、吸取知识的信息驿站,是拓宽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堂。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图书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实验室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场地,目前,各高校均设有专业实验室和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
1.2 学校创新文化环境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经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创新的文化环境以强大的无形力量浸润着学生,吸引、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这种文化环境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极其深远。
1.3 网络开放实践平台
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全球网络平台,是改革传统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
2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场地需求分析
2.1 开放的实验场地
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但希望实验场地能在空间上开放,还希望实现时间和内容上的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教学计划和时间的限制,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安排实验;大学生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到实验室、工程训练平台等场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跨专业组建科研团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2.2 浓厚的学术氛围
大学的学术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碰撞其创新思维火花,激发其创新的热情以及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客观上要求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学术气氛。
2.3 丰富的网络资源
由于空间限制,大学生仅能在校内参与相关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能缩短空间上的距离,促进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学生可利用网络查询信息、寻求合作、交流沟通,拓宽科技创新的空间。
3 改进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场地建设的措施
3.1 健全学校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不断开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使得图书馆的教育与情报职能日趋重要,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理想场所。因此,图书馆要不断改善硬件条件,提升软件资源的配置,促进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发挥作用。其次,要实质性地开放学校专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要实现大学实验设备与仪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最大化,要建立大学仪器设备共享使用检索系统,方便检索与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开放实验室,要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和完善服务手段。要建设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专用实验室(或工作室),确保每个院系至少有1个,还要与企业合作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
3.2 丰富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提倡理性怀疑和批判,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营造创新文化环境,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学术讲座、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等。
(1)学术讲座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道特色风景。学术讲座作为大学的一项基本的学术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提供更多的讲座形式的“学术大餐”,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依照相关规定,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科技类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能力、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也已经成为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3)学术交流活动是大学生沟通思想、交流心得的主要方式。大学生开展学术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具体的学生科研项目,组织学术沙龙,共同讨论,互动交流[3];二是利用互联网,组织学术交流,如参与水木清华学术板块的交流,这些板块的在线人数有时会超过千人,另外,可以建立一些聊天群组,如微信、QQ和MSN等进行专题交流;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论坛,如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三堡论坛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