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体系新架构(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门德来 胡小平 发表于:2011-07-15 10:05  点击:
【关健词】艺术设计学科; 基础教学体系; 新架构
四、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架构 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体系架构通常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三个部分(图1)。图1显示在第一学年中强调了通识化的基础教学, 即指在

  四、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架构
  
  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体系架构通常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三个部分(图1)。图1显示在第一学年中强调了通识化的基础教学, 即指在分专业前不考虑专业方向的特定基础需求, 因此与第二学年分专业方向后的专业领域课程不能构成方向上的一致性和衔接的合理性。比如有些专业需要在平面图案方面强化基础训练, 有些专业更需要在立体形态的认知方面有敏感的体验。这些对于基础的特定要求在通识化的基础教学中则难以体现。此外, 通识化的基础教育会使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少而浅的倾向, 也是造成学生专业基础缺乏的原因之一。而通识化基础教学的针对性不足的因素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后力不足, 并影响整体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因此, 优化并提升综合类高校原有教学体系架构中存在的问题, 是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的共同课题。进行基础教学体系的重构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图1 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体系架构的优化与重构
  
  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体系普遍存在为专业集中度低, 以及在通识平台上的基础教学内容由于缺乏特定专业对象而难与专业教学形成合理对接的问题。如以设计基础课程(通常称为三大构成)为例, 空间专业所需要的设计基础应更加强调形态元素在空间环境中的组织及敏感度的训练; 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应围绕形态元素的重新组合与美感的训练为主; 陶瓷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更强调独立形态的造型变化等等。因此, 基础教学体系架构的设定需要在保持通识平台课程优点的基础上使基础教学的目标性更趋于合理、集中、有效。
  (一)设定原则
  在限定时间内使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以此弥补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学生进校之初基础能力偏低的现象。避免在基础教学环节走弯路, 使基础教学内容合理衔接专业领域的教学内容。
  提升基础教学的质量, 以现代设计人才所需的基础能力培养为主旨, 强化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以及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和表现能力的训练。改良部分传统的教学内容, 如传统的素描与色彩写生教学要趋于上述主旨内容。
  兼顾综合类高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和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 要体现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又要考虑各专业方向对不同基础的特殊要求, 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体系架构。
  (二)架构优化
  通过对基础教学体系产生的系列问题的分析, 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对专业领域课程的有效对接是问题的关键点。依据综合类高校的特点和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特性, 合理优化并重构相应的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模块, 可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按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律和对其所必备知识的观察与梳理, 教学体系构架的最佳状态应确立四个部分的平台课程体系, 即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其中专业基础平台是在原单一的学科基础课的基础上延伸出的专业基础课程并与其共同组成基础教学体系的完整架构。学科基础强调的是在没有分专业前各专业方向的通识性基础教育内容, 而专业基础则是分专业后具有专业方向针对性的基础教学内容。
  (三)桥梁课程
  在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之间嵌入一系列过渡课程, 将两个教学部分形成合理贯通, 使教学体系的各部分环环相扣, 形成完整的系统。桥梁课程融入于分专业的前后, 是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合理衔接与转换的纽带。在每个平台课程进阶中, 既有综合类高校的通识教学内容, 又强化了专业基础体系与专业领域体系之间的紧密联系, 使各阶段的基础教学对专业教学起到连贯、递进和有效的支撑作用, 形成基础教学向专业教学目标集中的态势。例如设计基础1是第一学年作为通识教育的基础内容, 而在分专业后加入桥梁课程的设计基础2, 作为联接设计基础1和后续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的特定专业基础, 以此发挥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化的纽带作用。(图2)图2 优化后的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基本架构
  (四)基础教学内容的知识架构
  授课内容注重专业方向的引导性。在课程授课环节, 学科基础内容应体现各专业领域的共性本质特征, 并且要结合能与各专业方向相结合的设计应用案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尽可能将课程作业训练直接应用于某一模拟的专业设计项目之中, 使学生直接体验到基础课程的内容与具体设计项目的紧密联系, 增强基础与专业之间的概念转化意识。
  强化多种能力的培养。基础教学的授课内容不能仅停留在单一的、纯粹性的审美体验和技能训练上。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观察力和表达力的训练都是基础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核心。30-35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观察方法训练上, 对一个事物要能够从不同的层面、角度、时间、维度、去观察和体验并得出多种结论, 再通过艺术表现与美感度的锤炼形成特有的表现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并掌握到设计元素的诞生过程是如何从自然形态提取出具有本质特征的抽象形态, 又如何将其进行概念的转换纳入到模拟设计项目之中。又如: 素描教学要使学生对素描有全方位的理解与认识, 鼓励学生在表现上能用多种手段和形式语言去表达感受与体验。而单一的按纯粹光影造型的传统绘画方式进行训练, 将会限制学生多维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扩展, 致使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的目的失去本质含义。6-7
  此外, 课题设置要做到新鲜有趣, 要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设计需要的创造性思维、美感、表现手段贯穿于课程始终。
  
  毋庸置疑, 基础课的教学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拓展。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律上讲, 专业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基础课成绩也同样突出, 说明了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的优劣是成正比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 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基础教学和解决什么问题, 以及在专业领域能够走得多远都取决于专业基础教育是否扎实有效。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