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乡土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尝试(2)

来源:nylw.net 作者:何锦贤 发表于:2015-06-12 13:08  点击:
【关健词】校本课程 乡土历史 课程开发
4.课程实施阶段(2011年至2014年)。(1)开展试点乡土文化知识讲座活动(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2)在七年级中正式开课(2012年9月起)。 5.课程评价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根据授课等实际情况,明确

       4.课程实施阶段(2011年至2014年)。(1)开展试点乡土文化知识讲座活动(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2)在七年级中正式开课(2012年9月起)。
  5.课程评价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根据授课等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水平、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和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最后修订校本课程教材与再版。
  (二)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为乡土文化课程。课程时间安排:在七年级安排一个学期课程(乡土历史与社会),周学时1节,总学时15~16节。教材的主编(历史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一节课包含7个环节:导入、阅读抄录、讲解、师生互动、讨论与展示、内容扩充、布置作业。如教学《轶事·传说》篇中的“民歌故事”的内容,可按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导入,(利用课本注文)介绍当地山歌传唱与近乎失传的情况,点明蒙山话山歌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让学生阅读与抄录山歌歌词,使学生认识当地白话山歌。(3)教师简略介绍山歌的缘起、歌词大意与山歌音韵知识,继而示唱。(4)师生共唱山歌,或轮唱,或互扮角色唱,使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当地山歌的韵味。(5)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你采集过当地山歌吗?请唱(写)出来。接着,请学生展示。(6)内容扩充,教师再选唱一些当地流传的山歌和教师创作的新山歌。如“久冇来,个条大路起青苔;有心行得青苔路,无心揿棍也难来”“唱歌先,万事抛开放两边;山歌冇唱人会老,唱起山歌转少年”“过去农民真困苦,一日三餐木薯糊;如今解决温饱了,大家又踏小康途”“久不回家不识路,羊肠小道变康庄。借问村童怎样走,村童笑倒客车旁”等。(7)布置作业。布置“调查与探究”作业,让学生尝试调查,采集和整理当地流传的民间歌谣、传说与笑话等。
  2.一节课中包含5个环节:导入、阅读抄录、讲解、讨论与展示、布置作业。如教学《岁月乡言·乡言俚语》篇中的谚语、歇后语和格言的内容,可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用教材中的文首导语导入。(2)让学生边阅读边选录一些精彩的句子。(3)教师选例讲解。如:“狗尾卷向左,房门冇使(不用)锁”(融入安全教育);“人生好比灯头火,宿(灭)了何能吹得燃”(融入珍爱生命教育);“老了正知书好读,禾熟正知田好耕”(劝导人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积极上进);“大寒牛浸湴(bàn),冷死早禾秧”(融入时令天气知识);“担担正知牛着(吃)力,养子正知父母恩”(融入孝道);“黄鳝偷行田底路,要几深沉人还知”(劝导人做事要依法理,光明正大);“一牛不能装二轭,一女不能配两郎,一家不能落二主,一国不能落两王”(融入家庭伦理、道德法制、政治制度等);“吃惯剥皮粽——不会动手”(劝导人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4)讨论与展示。讨论:本篇有哪些生字?请写到黑板上(展示),下节课听写。如:篢(lǒng)、埕(chéng)、湴(bàn)、(竹)箨(tuò)、揿(qìn)、綯(táo)、戽(hù)、斢(tiǎo)、舂(chōng)、轭(è)……(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日里采集和整理教材中未收编的谚(俗)语。
  (三)课程的实验和推广
  依照“先开发,后实验推广”的顺序进行课程的实验和推广,主要步骤有:(1)利用课题研究成果,编撰课程教材。(2)试点实验。由课题组负责人与成员、班主任、文科教师等在班级中开展专题讲座、阅读讨论、知识抢答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校乡土历史知识竞赛活动,随国家课程适时渗透相关内容,并从中研究和总结推广的授课方法。(3)正式开课推广。由学校安排课题负责人在七年级中使用教材正式开课。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有教学计划、总结、教案、期末检测,开辟“乡土知识学习园地”,开展公开课、教学访谈等教研活动;学生有社会调查、堂上听(默)写、学习感想文等作业。(4)在实施课程评价的基础上,修订与再版校本课程教材,继续开课并推广。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