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知识问题的审视与分析(2)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阳红珍 发表于:2011-05-30 12:31  点击:
【关健词】课程改革 知识性质 教材设计 教学设计
要使教材从支配者转变为对话者,在教材的设计上要体现生态式教材设计理念:要注意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知识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的联系,相邻学科或相邻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知识及各种课程内容在教材中不再是孤立

  要使教材从“支配者”转变为“对话者”,在教材的设计上要体现生态式教材设计理念:要注意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知识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的联系,相邻学科或相邻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知识及各种课程内容在教材中不再是孤立的,充满着文化意味和艺术魅力的教材、与学生的情感与学生的生活更为贴近的教材将从根本上破除教材对师生的限制。另外,教材的设计上,还可以考虑在每一课提供参考性的“活动建议”、“课例”,给教材配备各种生动和拓展性的“教学资料”。[6]
  2.2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是组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以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7]为了避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蹈覆辙,我们要致力于这样一种教学过程:既要认识到课程、教材知识的客观性,又要看到其不确定性,坚决反对填鸭式的过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各种形式的质疑、交流、对话与合作,提倡反思性与合作性教学,实行旨在衡量一个人知识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教学评价。
  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7]具体体现在用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强化人际互动,重建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重建师生关系: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要积极设计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传统的强调接受和掌握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让学生主动理解知识、参与知识的建构,突出发现、探究、研究等学习方式,这样,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尝试,通过学生不断的分析、解决问题,通过知识的不断理解、深化、巩固、应用,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极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1] 叶澜主编.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 2003[M].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4.55.
  [2] 廖明岚.知识观的演变与高等教育理念[J].广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106.
  [3] 李润洲.知识与教育—兼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 育所引发的论争[J].全球教育展望,2005,(02):16.
  [4]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课程知识问题的哲学审 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9-10.
  [5] [美]杜威著.儿童与课程.参见杜威著,赵祥麟编译.杜威教育 论著选[M].91.
  [6] 郭晓明.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04,(04):4-7.
  [7]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学理, 2004,(01):52.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