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语文课程老师的职称论文发表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睢瑞丹 发表于:2013-05-07 09:14  点击:
【关健词】语文 学科 名称
 摘要:现代语文课程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围绕着定名与定性问题,几度峰回路转,几起潮起潮落。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之后,没有确定的名称,1912年定名为“国文”,1920年之后,进入了“国语”和“国文”长期并存的时期。1949年最终定名为“语文”,但引起了种种争论。是因为语文自身的缺失和语文名称的弊端,对语文学科名称的再思考,以期避免无休止的争论,使语文现状得到改善。

                广州教语文课程老师的要评职称了,那论文怎么写和怎么发表呢?以下是范文题目:语文学科课程名称的再思考

      现代语文课程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围绕着定名与定性问题,几度峰回路转,几起潮起潮落。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之后,没有确定的名称,1912年定名为“国文”,1920年之后,进入了“国语”和“国文”长期并存的时期。1949年最终定名为“语文”,语文学科课程定名“语文”,是母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统一课程名称、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引起了种种争论。作为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关键词——“语文”,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既关系到语文教育目的和任务的确定、语文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也是指导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然而,从语文名称与地位的历史沿革和人们对“语文”一词的诸多误解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语文”名称所存在的不足。
  一、“语文”自身的缺失
  (一)“语文”名称容易产生歧义,人们始终找不到认同感。“语文”这一术语,一开始使用就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和用法。多数人采用历史的一贯的用法,指语言文字。但有人把它作为“国语”和“国文”的合称,有人用它指语体文和文言文,有人用它单指与文言文相对立的语体文,有人用它指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等等。1949年把“语文”作为中小学课程的统一名称以后仍有以下不同的理解:根据构词法,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根据语文教材演变的历史,把语文解释为语体文;根据语文内容的丰富性,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化;根据言语学派的理论,认为语文是言语。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说法始终不一,找不到认同感。
  (二)“语文”名称没有国别限制,更不显示民族性,扩大了外延。以“语文”作为课程名称,没有国别和语种的限制,扩大了课程名称的外延。既不能与外国语区别,也不能与少数民族语言区别。把语文释为“语言”、“语言文字”、“语言文化”、“语言文章”、“语言文学”、“交际工具”等都没有指出语文课程的民族性或国别性,外延太大,似乎还包括其他国家的语言。最权威的解释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与现实状况相差更大:如果“口头”才算“语”,那么路边的标语一个“禁”字也叫做“文”吗?如果“书面”才为“文”,那么我们的演讲、报告就不算“文”吗?我们纵观世界各国母语课程,其命名无不是“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朝鲜语”、“俄罗斯语”、“瑞典语”、“英语”、“阿拉伯语”等等,一看我们便知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母语。而我们所用的名称“语文”则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可以使用的名称了,照此理解,“法语”是法国的“语文”,“德语”是德意志的“语文”。而我们称自己的母语为“语文”,是否就如同给自己孩子取名叫“小孩”一样可笑呢?更何况我们称本国的语言课程为“语文”,称外国的语言课程为“外语”(也就是外国语文),两者不能相对。“本国语文,外国语文,不是分别也有限定么?前者限定在本国,后者限定在某个或几个国家,但它们加起来,就几乎没有限定了。”
  二、“语文”名称的弊端:
  (一)“语文”将“语”、“文”并列导致母语不同层次教学要素的分裂。众所周知,一种有文字的语言,其完整的教学应是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必要拆开或并列。英语、俄语、德语、法语等母语教学课程名称,都没有将口头语与书面语并列出来。那为什么我们的母语课程要将“语”、“文”并列呢?这是由我国语言课程发展的轨迹决定的。追根朔源发现我国语言课程自独立设科以来,先后经历了学习文言文时期,学习语体文和文言文对峙的时期,学习口头语和书面语合一的时期。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国语、国文统一为语文,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得到了全面的整合,推动了课程的建设。从现实的角度来观照,将同为语言的“语”、“文”并列,给人们“语”、“文”是两码事的暗示,且将“文”特别列出来,给人“文”比“语”更重要的提示。同时,“语”、“文”并列也使人们将语言不同层面的要素(如语言、言语、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互相分裂和对立。
  (二)“语文”含义的不确定性和性质的模糊性引发了教学实践的各种偏颇。语文特级教师沈蘅仲曾说过:“‘语文’这个名称的解释存在不少分歧,语文,包括‘语’和‘文’。‘语’是‘语言’,理解上基本一致;‘文’指什么,就有不同解释,或指‘文学’,或指‘文字’,这个概念始终不大明确。”正是由于“语文”含义的不确定性和性质的模糊性引发了教学实践的偏颇。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人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有人理解为语言文化,有人理解为语言文学或文章等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学者提出语文就是研究、学习言语的学科。“使用语言”是行为、活动,“使用的语言”是结果、作品。这就是语言功能的分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不属于语言,而属于“言语”。这一说法得出的结论有两种,一种是“语文的本质就是‘言意互转”,一种是语文的本质就是“语言功能教学。”无论哪种解释,都是“顺哥情逆嫂意”。正是由于“语文”的含义并不始终如一、具体明确,就给人留下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对语言学有研究的教师,语文课就上成了语言课;那么钟情于文学的人,语文课自然变成了文学课;而喜欢写作的人,把语文课又上成了写作课……这样教学中的随意性便成了不可克服的顽症。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让人忧虑,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