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二语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分析(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章文君 发表于:2012-05-04 11:26  点击:
【关健词】网络二语教学 有效互动 非线性教学活动 教学反馈
四、网络二语教学有效互动分析 在网络二语学习环境中,不同的学生带着不同的需求,由此产生不同的互动频率、模式和结果。根据以上的观察和调查,可以看出有效互动具有三个特点,从互动的参与度与教学目标的促成度两

  四、网络二语教学有效互动分析
  在网络二语学习环境中,不同的学生带着不同的需求,由此产生不同的互动频率、模式和结果。根据以上的观察和调查,可以看出有效互动具有三个特点,从互动的参与度与教学目标的促成度两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非线性教学活动。非线性教学活动以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将教学过程视为动态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这对网络环境下的二语学习尤为重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网络学习者的的背景、年龄、知识和技能起点水平、学习时间、心理特点等变量的异质性大大超过同一性,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上应呈现出意义建构的、双向的、不确定的、多选择的、个性化的特征;在教学反馈和评价上同样应是动态生成的、即时的、多样化的。这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或无法实现的特征,在网络环境下完全能够实现并得到充分的发挥。非线性教学特点也得到二语习得理论的支持:语言习得的过程常常并不是循序渐进的、线性的。
(2)即时反馈。即时性是有效互动的关键组成部分,预先设置的系统自动反馈、学习档案和电子邮件的快速反馈是“即时”的重要方面。公告栏、留言板、网络会议、成绩中心等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即时”评价和反馈,这与传统的课堂中学生欢迎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对其表现作出积极的、及时的反馈完全一致。
  (3)个性化学习目标关联。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参与者表明需求,使他们的个人学习目标与互动之间产生联系。学习者的目标倾向与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效相关联,网络环境可以鼓励那些在面授课堂中不愿意走到前台的学习者参与更多互动,使学习者在无时空限制、无各种心理焦虑的状态下充分利用各类可选择的课程资源,达到课程总体和各自的学习目标。
  因此互动的有效性可以从互动的参与度与目标促成度两个方面来衡量。
  五、对我国网络二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学者在网络二语教育领域作了很多探索性的研究(例如,贾国栋,2003;顾曰国,2005;丰玉芳,2009),主要以英语网络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评介为主,其它语种涉及较少。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颁布后,英语网络教学首先在国内180所试点高校全面开展,多媒体网络英语教育逐渐由试点走向推广。与国外网络二语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相比,我国网络二语教学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对有效互动技术和机理的系统研究尤其缺乏,普遍存在重硬件配置轻实证研究和理论指导的问题。我国网络二语教学数据库和积件的建设几乎还是空白,目前普遍使用的主要是各出版社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教材配置的授课课件光盘。受此影响,网络教学的教法单一,缺乏有效互动;即使已有互动,其目的往往以升学、考试为核心,互动方式以知识为绝对中心,互动方向多集中指向教师,使师生之间本是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方式变为机械重复的知识讲授和测试训练。
  以促进有效教学互动作为出发点和突破口不失为发挥网络教学的整合优势、提升我国高校网络二语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美国已经成功开发的、包含丰富二语教学资源数据库的Blackboard平台、Moodle平台, Adobe Presenter网络会议软件以及已积累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些网络教学的实践正是从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教学目标的促成度两个方面充分发挥和体现了互动的有效性。网络二语教学既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又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和优势,精心设计互动要素,为各类有效互动创造实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Fahy, P. & Ally, M. 2005 Student Learning Style and Asynchronous Computer-Mediated Conferencing (CMC) Interac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1):5-22.
  2.Gass, S. & Selinker, L.2000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M〕.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3.Hatch, E.1978 Discourse Analysi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Hatch H. (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Book of Readings〔C〕.Rowley, MA: Newbury House
  4.Kern, R. & Warschauer, M. 2000 Networ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Ktter, M. 2001 Developing Distance Language Learners’ Interactive Competence—Can Synchronous Audio Do the Tric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7(4):327-353.
  6.Krashen, S. 1978 The Monitor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In Gingra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 Washington, D. C.: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7.Liou, H. C. 2002 How can we tell others multimedia language education is useful or effective〔J〕. Multimedia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5 (1):122-150.
  8.McIsaac, M. S., & Gunawardena, C. 1996 Distance Education〔A〕. In Jonassen D. H.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C〕.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9.Schumann, J. 1978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A〕. In Gingras R. (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10.Weible, D.1987 Towards a Media-Specific Methodology for CALL〔A〕. In Smith W. F. (ed.), Modern Media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Lincolnwood〔C〕.I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1.丰玉芳、蔡玲:《2009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外语与外语教学》,(11): 28~31。
  12.顾曰国:《2005 网络教育初探》,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3.贾国栋:《2003 现代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基于校园网的教学模式设计与试验研究》,《外语界》,(6):22~2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