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学生随着各类考试竞争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能够对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随着现代健康观的建立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均获得蓬勃发展,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是较大的,所以要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和体育健康促进的途径来达到健康的满足。
一、学生的生理健康和体育锻炼
生理健康的定义有多种,生物学健康观强调“无疾即是健康”。在医学上,健康相对与疾病提出的,而疾病是对根据已确定的常规的偏离来判断的。
1.学生的生理健康现状。学生是现代文明病的高发人群,其脑力劳动强度大,相对的体力劳动少。学生由于面对考试竞争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忽略自己身体健康状况,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文化专业上面,而缺少应有的体育锻炼。
男女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不同的差异。由于女生的社会要求是文静、少动,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健康状况相对比较差。加上女性所特有的生理因素,她们不能也不愿意经常性的去参加体育锻炼。但是,男生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能够由于好玩而去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这样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也有差异。农村学生由于其所生活的环境影响,从小都要帮助家庭作一些农活,在作农活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必要的身体锻炼,这样就提高了自身的健康状况。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们,他们的玩耍时间就相对的少了,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得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被课后作业和业余补习班辅导班所占用。在没有积极得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下,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2.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通过机体能量的消耗,促进了新陈代谢,从而使机体重新获得了能量。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师生中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大力开展体育活动,通过学校体育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积极改善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健康危害,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努力达到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享有健康的人。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
健康在心理学上为健康是与疾病、不良行为、偏离行为等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心理能力与心理“幸福”的存在,也是克服内部与外部各种要求的前提与结果。
1.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在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中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已成为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学生自杀倾向的产生。其中学生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恐怖症、焦虑症、多疑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6种。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Stephens(1988)研究指出,身体锻炼的水平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即努力进行锻炼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而不努力者的不安感明显要高。情绪和行为,增强了“变更意识状态”与对应激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的不良反应。心理疾病与人长期情绪低落、烦躁、压抑等有关,神经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当人体进入运动状态时,在大脑主管情感的右半球立即兴奋起来,参加者进入一种愉悦氛围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以达到精神振奋。学生由于持续、紧张学习,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精神衰弱。那么积极得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放松,消除疲劳。
(2)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现代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竞争性,要战胜对手,取得胜利,就得去拼搏、去奋斗。平时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从事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提高对生活环境适应力。
(3)体育运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①体育锻炼以其娱乐性缓解不良心绪: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理论(Ellis,1973)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感到愉快舒服的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体育锻炼有助于达到这一水平,从而使人感到愉快。那些娱乐性强的体育锻炼项目,既能充分调动锻炼的积极性,又能满足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这样就能够起到调节和改善情绪状态。②体育锻炼以其竞争性缓解心理焦虑: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North etal,1990)。③体育锻炼以其人际关系协调性促进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体育锻炼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North etal,1990)。④体育锻炼以其注意力的分心性促进心理健康:分散注意理论认为,体育锻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
三、学生的社会健康和体育锻炼
社会理论把健康定义为有机体对其环境适应能力。该理论强调了一种必要性,即对一个社会来说要尽量创造开发健康条件,使该社会中的个体能够克服而面临的社会冲突情况。
1.学生社会健康现状。随着教育改革、考试竞争压力的剧增,人际关系复杂化,并且学生接触社会机会的减少,其社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学生处在走向成人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则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社会健康影响是巨大的。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大部分,而独生子女的生活自治能力比较差,缺乏良好的集体意识,依赖性强,禁不起挫折,社会健康程度不容乐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环境认识的加强,他们的社会健康状况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因为社会健康水平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文化层次的提高,也会得到提高的。
2.体育锻炼对社会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活动激励人们追求胜利,也锻炼人不怕失败和承受失败,使参与者得到各种心理体验和心理调整,因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相互接触和交往,随时都会结为组合进行合作对抗练习,或给予帮助和保护,并有可能承担不同的角色,如师生角色、“组织者”与“被组织者”、“决策者”与“被决策者”,社会角色的预演和体育活动特殊的规则效应,能够学会控制和自我控制、服从与顺应。这样就能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得到社会健康状况的提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