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加速资源向急需产业流动。
3、科技创新有助于因财政政策导致的信用扩张“挤出效应”的降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向经济系统中注入基础货币M,以实现商品市场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上较以前的国民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货币总量上升使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影响私人储蓄和投资额的下降。使财政政策扩张效应大打折扣。当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弹性较小时,由于税收创新作用,可以使利率变动引起的基础货币信贷创造力增强。下面通过具体IS-LM曲线进行描述。
图1中,假定初始的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都相同。政府货币当局实行增加同样一笔货币供给AM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LM都右移相同距离EE",EE"=y0y3=△M/k,y0y3等于利率r0不变时因货币供给增加而能够增加的国民收入,但实际上收入并不会增加那么多,因为利率会因货币供给增加而下降。因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中一部分要用来满足增加了的投机需求,只有剩余部分才用来满足增加的交易需求。究竟要有多少货币量用来满足增加的交易需求,这决定于货币供给增加时国民收入能增加多少。从图(a)和(b)的图形看,当由于税收创新时,均衡国民产出对利率变动更加敏感,IS曲线较平坦时,收入增加较多,IS曲线较平坦。则表示投资利率系数较大。因此,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很多,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增加。
(二)税收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使货币政策的三大基本工具在实施过程中与经济环境摩擦造成的损失降低。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为央行通过根据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规模提取一定的准备金,以保持流动性和清偿能力,并控制信贷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均衡国民产出不仅取决于货币创造能力。更取决于有效需求,即企业和个人等投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能力,不同行业投资主体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差异很大,采取税收差异制度(这种差异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周期、景气程度确定)。可有效改变利率敏感性差异,使货币政策中介工具更能反映实际资本流向,这一解释同样适用于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业务。
2、可有效缓解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根本因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以利率差异为基础的国际风险套利活动引起的被动型国际资本大规模输入。王朝阳等(2008)认为人民币基准利率上调强化了升值的预期,并且在目前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大规模抛出本币收购外汇,扩大了基础货币供应量。那么如何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在国内的贬值,重中之重是稳定物价,对一些基础性产品一如粮食、棉花等大宗商品的生产进行税收减免,扩大综合生产能力,形成自给自足的供给率。加大对国外进口产品关税征收的结构性调整,实行差异化模式,以限制国际资产负债表中资本项目的继续盈余,从而消除被动型资本输入,稳定预期。
3、降低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消除货币政策自身的“挤出效应”。
货币市场均衡线-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税收创新通过投资者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下降,即投机性需求货币量减少,从而实现了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减小。
由于货币供给增加量相等,因此LM曲线右移距离相等(两个图形中的EE"亦即y0y3的长度相等),但图4.24(a)中y0y1小于图4.24(b)y0y2,其原因是同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若货币需求关于利率的系数较大,则利率下降较少,若利率系数较小,则利率下降较多,因而在图4.24(a)中,利率只从r0降到r1下降较少,而在图(b)中,利率则从r0降到r2,下降较多。因为税收创新的作用,使LM曲线较陡峭,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较小,即货币供给量稍有增加就会使利率下降较多,因而使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多增加,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
三、我国税收创新进程中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到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税收创新的概念,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税收创新概念的产生、发展已呼之欲出。笔者借鉴目前比较热点的金融创新理论,将其运用于税收创新领域,那么目前我国税收创新进程中存在着哪些困难是学术界应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税收创新产品的供给、需求以及税收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税收创新需求不足。由于各级地方政府由于税收征收权力的集中,目前征税仍然属于强制性措施为主,没有任何风险意识,更缺乏拓宽税收渠道的积极性,另外由于税收制度安排缺陷,导致了税收征纳的有效需求不足。
(2)税收创新供给不足。地方政府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在目前税收中央与地方“统分结合”的大背景下,加之政绩工程动机,各地出台了众多税收优惠政策,那么“趋利避害”的市场规律,导致各式各样的企业避税行为,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为了维持财政税收的平衡,只能加大对非优惠企业项目的征税。导致避税行为更加严重。
(3)税收机制和亚文化的负面作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各项负面因素导致不适应于税收创新的生存与发展。一是不合理的税收机制和不平等的税收征收对象地位引起的机制贫困。二是亚文化的侵染性和企业主体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了认识能力贫困。根据以上对我国税收创新压抑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是创新建立地方税收部门服务方式。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政策前提下,应细分税收征纳对象,争取形成“一企一税”、“一业一税”的差别征纳体制,实行贴身服务。需要建立相关的产业分类标准、企业绩效评估标准,结合大的政策和金融经济大环境,合理确定税率,最大限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投入一产出比率的下降。王玺(2010)认为应有效地发挥税收的激励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要积极营造适宜创新要素流动的税收政策环境,使创新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强有力的创新基础和创新源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