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面具舞蹈的研究

来源:nylw.net 作者:尹佳鸽 发表于:2015-12-02 15:02  点击:
【关健词】面具舞蹈;巴厘岛;毛南族
摘 要: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以其天然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巴厘人的面具舞蹈千姿百态,在世界艺术的长河中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样,在广西环江县的毛南族也流传面具舞蹈。本文以广西毛南族和印尼巴厘岛为例比较两种不同的面具舞蹈文化。

         1 面具舞蹈文化的起源
1.1 巴厘岛面具舞蹈
面具是仪式活动的一部分,往往与舞蹈、音乐及佩戴的舞者联系在一起。巴厘面具既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也是舞蹈表演的附加形式。面具在巴厘的面具舞蹈中起辅助作用,使舞蹈的表达更加完整。巴厘面具舞蹈是一种很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巴龙舞是巴厘岛面具舞蹈的代表之作。这种面具舞蹈最早起源于16世纪爪哇岛,后来这种面具舞蹈逐渐大众化,在巴厘岛的旅游经济中,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巴厘岛记载当地居民相信万物皆有灵。因此,他们对于神灵都会以崇敬态度对待,以免遭到神灵的处罚或者报复。他们敬仰的神灵有海神、山神、太阳神、月亮神等等。在原著民原始的信念里,巴厘面具舞蹈具有各种不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神灵的膜拜,以动物面具为例,舞者佩戴上面具舞蹈时,会模仿面具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表演者就会表现出面具所代表的力量,以及拥有着神灵所具有的神态。他们通过面具舞蹈希望能与自然相沟通。1930年以后巴厘面具舞蹈的题材开始出现了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和人们生活中的自娱面具舞蹈。面具与面具舞蹈也成了巴厘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代表着巴厘民族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审美心理。
1.2 广西毛南族面具舞蹈
我国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原形和影子。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人聪慧、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木面舞就是毛南族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它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种模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绪舞。
2 面具舞蹈的艺术特征的比较
2.1 面具舞蹈内容的多样性
巴厘面具既有庄严肃穆的宗教舞蹈面具,也有活泼欢快的民间舞蹈面具。不同的舞蹈佩戴不同的面具,不同的面具拥有不同神灵的神秘力量和性格。巴厘人相信面具能为跳舞的人提供灵感。因此,故事情节、音乐的划分均以面具为核心,给那些面具编排一个戏剧框架,就是给面具一个栩栩的生灵,巴厘人通过舞蹈的面具叙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巴厘面具舞蹈按照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英雄人物面具或特定人物面具、动物面具、妖怪面具。
毛南族的舞蹈“条套”运用了毛南语言,“条”,跳的意思,“套”,还愿它是毛南族传统舞蹈,别称还愿舞。用于民间祭祀活动,“条套”共有十几个舞蹈场面。“还愿”时,师公戴面具表演的跳神舞蹈,与其他民族师公舞相比,更为古朴、祭祀程式严谨、巫术色彩浓厚,表演气氛异常肃穆。“条套”的基本动作起伏碎步、绕手轻拜伴有辗转绕圈,其风俗原始古朴、文静轻柔,好似神灵们腾云驾雾,飘至神坛。
毛南族信仰多神,在进行各种敬神活动时,按照面具角色,基本可分为善神、文神、凶神。此外诸神又分家神有祖宗、灶王、财神、三界公爷、婆主、社王、观音等等。
2.2 面具舞蹈形式的延展性
巴厘面具舞,这个原始古老的意识产物,作为一种千年沉积的文化现象,不仅仅以巴厘面具舞蹈艺术本身这种独立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它还深深地影响着民间的其他艺术门类,并且向着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延伸。除外,在巴厘岛舞蹈面具被认为神圣的,因而表演场地也是比较广泛的。面具舞蹈会被安排在庙宇中表演,有时也会在婚礼、成人礼等巴厘岛传统重要仪式中表演。舞者会根据表演场合和情况调整舞蹈。无论是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碰撞,还是舞蹈艺术本身的发展,最终都会将巴厘面具舞蹈推向更高的历史舞台。
广西环江毛南族傩面具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用于毛南族各种傩活动之中,如还愿法事、分龙节祭祀活动等相对隆重的仪式。毛南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分龙节、中元节、中秋节、祭社王、年尾“招魂”,其中最隆重的是春节和分龙节。
2.3 面具舞蹈与宗教的关联性
面具舞是巴厘人宗教崇拜的一种形式。巴厘人的祭神舞蹈仪式都与神灵有关,面具不仅仅是巴厘的一种人文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那些戴着面具的舞者被生灵控制着,巴厘人就认为这是神权真正达到强有力的标志。宗教是巴厘艺术的灵感源泉,祭祀、拜神仪式中各种面具舞蹈表达对天神的崇拜和激情。
巴厘面具舞蹈是巴厘人们与神灵对话的中介。在庙宇祭祀仪式和面具舞蹈过程中,巴厘面具的舞者们,既成为幻想中神灵的形象化。他们是面具的信仰者感情宣泄的实现者,他们以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对信仰的表达,深刻地体现了宗教和艺术的双重特征。
毛南族是个信仰多神的民族,他们所信仰的原始教名目很多,其中主要是动植物崇拜。原始意识一直使毛南人把牛、猪等牲畜及鸡、鸟禽兽之类看作灵物。例如,在环江二桥的“纳牛福地”举行了盛大的“椎牛”仪式,四位师公分别带着蒙官、三元、三界公、社王的傩面具跳“穿针舞”,代表四方神仙聚会,舞步轻盈细碎。之后在菜牛头上放上金锭银锭,挡住菜牛视线,一名壮汉用铁锤砸中菜牛脊柱,顺势用尖刀刺入心脏,“椎牛”完成,以求人畜兴旺、生活富足。
上文中提到的“师公”,他是进行敬神活动的人,属于道教和毛南族民间宗教的产物。师公是武教,能舞会场又会施展法术,掌管人之“生”,毛南族求子许愿、生子还原、结婚招魂、分龙椎牛等都请师公法事。

           总之,毛南族信仰是毛南族历史神话人物、毛南族民间信仰、汉族民间信仰、壮族民间信仰、道教、佛教相融合的产物。 

  3 面具舞蹈功能性的比较
3.1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面具舞蹈
(1)面具舞蹈可以培养研究哲学的兴趣。巴厘面具舞蹈演出没有大幅的动作,不用华丽的舞台,巴厘岛人戴着跳舞只是希望能与神对话,把自己视为“贡品”,献给至高无上的神灵。巴厘的面具舞蹈与宗教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耐人寻味的是,这些神灵包含了正、邪两道,对于善恶并存的事实,巴厘岛人民很自然地面对这个事实,接受得也很坦然,甚至在许多以邪魔为主角的舞蹈中,刻意夸张的凸显恶魔的法力。巴厘面具舞蹈中巴龙舞中,既有善良的舞蹈面具,也有邪恶的舞蹈面具,善恶之间的较量,其结局则是善恶势均力敌,并没有像很多国家的最后都以正义的一方战胜邪恶的一方为结局。善恶均为巴厘传统文化崇敬的神灵即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特有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广州毕业论文代笔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