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适度的美学尺度,捍卫艺术的尊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丽 发表于:2011-11-10 13:07  点击:
【关健词】艺术,尊严,捍卫,尺度,适度,美学,把握,
在“凤姐现象”还在风风活活运作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国际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国当代艺术界也有很多“凤姐”现象,这些现象具有明显的特征“三俗”,而且仿佛“越三俗越能成功”。虽说现在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但是中国当代的一些艺术这

最近,据说网络名人“凤姐”去美国了,去做什么我不知道,我没有兴趣。可是她好像确实挺有名气了。正常情况下,以她的资质应该正像绝大多的我们一样正埋头于普通生活中奔波。可是居然有那么多人去吵作吹捧,她可谓是金钱名气双丰收,这着实让我们这些平庸人士“羡慕不已”啊!你瞧,最近不是又出现很多“哥”吗?再回头想想名气不小的“芙蓉姐姐”、“范跑跑”等人物。真可谓是“最三俗者最成功” 。我只能用“三俗”来形容这些现象了。夫“三俗”者,据此类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定义为:低俗、媚俗、庸俗。他老人家就曾大张旗鼓地喊:我要反三俗。大家不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怪现象吗? 然而更奇怪的是大多数闲来无事的老百姓都喜欢看他们的新闻哦,只要这些人一闹,关注度直线上升。
  更有甚者,这些名人活生生都变成了表演艺术家、行为艺术家,以艺术的名义来从事他们的活动好像就更高尚了一样。若全国人民都把这些当艺术来欣赏了,大家也就彻底沦丧了。我们真的要警惕这样的现象,中国当代艺术界更要警惕这样的现象。可是“范跑跑”不就活生生在北京的艺术圈进行表演了吗?虽说现在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不过这样也太打击那些真心从事艺术,为艺术贡献终生的真正的艺术家们了吧!也对不起我们这些观众,我们看来看去都糊涂了,到底生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啊?我觉得中国当代的一些艺术这样搞,简直是丧失了艺术的尊严。如果一些三俗的人为了金钱和名气出卖尊严尚可以理解,而艺术家作为一个民族审美形态的代言人,也不顾审美尺度而卖掉艺术的尊严,那么这样的艺术真的该好好反省的了。
  什么是“美学尺度”?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世界万物的最高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适度”。归根到底,一切审美的根本尺度是人。作为审美尺度的人,又有三种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和群体尺度。只有三者达到和谐的状态,人才是最舒服的。关于审美,中国的美学精神是天人合一,是自然、是和谐。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讲的就是天人合一,审美移情的美学观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雎》)讲的是中和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易,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说的是中国艺术的自然之美,自然为上者之上的美学思想。在西方,艺术的审美也经历了“艺术等于美”,“艺术不等于美”,“十九世纪开始艺术与美的离异”,“强调个性与特征”等阶段,发展到现在艺术彻底成为一个相对主义的概念,是反叛、挑战、多元化生存的代名词,彻底颠覆美学对艺术的垄断。中国当代艺术,处在国际化,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中,学会了颠覆,学会了反叛,艺术家也学会了作叛徒。在全盘西化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已经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最根本的价值定位“诗言志,歌咏言”(《尚书.舜典》)了,而是更多更全方位地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一个浮华的时代,中国当代艺术正处在市场批量生产时期,很多艺术家把做艺术视为一种挣钱手段,而金钱的多少又已悄然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于是很多艺术家在国际国内社会不断寻找艺术的卖点,这些卖点常常以“三俗”的形式出现。艺术史论家高明潞在文章《艺术产业和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中曾写道:“……光头\呲牙咧嘴的大脸\粉红翠绿的性感颜色,艳丽的花朵,男不男女不女的形象……它把旧时文人的\毛时代的和西方后现代的所有最低俗的东西尽量拼凑到绘画、雕塑和摄影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挪用低级趣味方面额天才。”单就对毛泽东形象的改造,中国艺术家就无奇不有:抹胭脂,插鲜花,安上乳房,变性等,真是很会折腾,简直达到极端。我们不禁要质疑,这样做是单纯地艺术创新和颠覆传统价值吗?这样做君不见那些外国人对这样的作品是多么的喜欢?虽然在当代语境下,“审丑”已成为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这样的作品除了在国际市场上卖点钱,迎合别人的口味,并且形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想象”外,却不一定能够符合有尊严的中国广大人民的审美尺度,试想,当一位为新中国胜利浴血奋战的爱国老将在美国一个展览中领面对这样的作品时,会作何感想?会不会觉得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丧失尊严?时代发展到当下,我们绝对支持艺术中的反叛者。可以说,艺术,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反叛者,才会欣欣向荣,才会生命常青。我们也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好的例子,如林风眠、吴冠中、张大千、齐白石、刘国松等。但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最走红、最成功、最有卖点的艺术作品中,三俗作品确实占有很大比例。值得思考的是,难道中国的传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答案当然是有,否者中国也就没有真正值得人们记住的艺术家了。
  格哈德·里希特《1966—1990年日记》中的1986年3月28日之记录写道:“艺术……是我们日常生活对待外表的一种特殊模式。在此模式中,我们不仅认识了我们自己,而且我们还认识了我们周围的一切……艺术是以不同方法思考一切的一种可能,是认知外表基本不完美的一种可能……艺术具有一种教育和治疗、安慰和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功能。所以,艺术不仅仅只是现存的快乐,他是乌托邦的幻想。”既然艺术有一种教育和治疗、安慰和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功能,那么那些三俗的当代艺术作品又能带给人们怎样的意义呢?在中国,传统认为艺术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完善人格的途径,把艺术看作是道德、情操、智慧的来源。虽然当代艺术讲究反传统,但是作为中国人的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就真的能够完全脱离这样的身份来关照艺术吗?从艺术的发展来看,中国文化正在经历节节败退和不断沦丧,直到今天,已经临到溃烂的边缘,那些已尊严为卖点者却在欢呼他们黄金时代的到来,他们这高举旗帜,奔向一个晦暗的方向。思舜威在其著作《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1978-2008》第222页,总结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和争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妖魔化中国’、‘丑化中国人的脸’;二是‘行为艺术’中暴露出来的血腥、暴力、色情等不良倾向。”第一个方面上文已经简单谈论过了。第二方面,却也着实让人不敢恭维。中国人学西方搞行为艺术,引进了这样的观念,却也将其发展到极致。不过只是浅表的发展,在我看来,文化本源的不同,注定了中国艺术家不能从根本上走上正轨。大多数作品除了模仿痕迹很重以外,观者很难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当然,并不否定一些好的作品的存在。)在审美尺度上,甚至是极度不和谐,让人厌恶。联系到现在网络时代各种被炒作的“三俗人士”都被人们冠以“行为艺术家”称号了,不得不让我们面对行为艺术时直接联想到炒作,联想到哗众取宠,联想到想尽办法吓人,造成视觉感官的轰动。很多行为艺术堪称低级庸俗的恶搞,不仅不要自己的尊严,还要侵犯他人的人格:有的在公共场合进行自虐;有的虐待、展示和侮辱人和动物的尸体;展示血腥、残暴、淫秽行为,早已刺破于中国人的道德底线,逼近法律的边缘了。例如:吃死婴、吃尸体;和妓女交易,让妓女怀孕有在特定时候打掉小孩;在自己身上挖洞种草;有的艺术家为了感受孕育的感觉,进入牛的肚子里,再破肚而出;直接使用医用解剖的尸体;某人被五花大绑,在当地零下十几度最冷的一天,只穿短裤下跪共1.45小时。某人用铁链吧自己困在屋内距地面3米的房梁上,在两名医生的帮助下,让250毫升血液慢慢流出……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