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时,因用法严整,触犯权贵因而被诬告,以榆河驿仓粮事下狱,幸运的是很快就被释放。李梦阳写下《下狱》:
弘治辛酉年坐榆诃异仓粮,已丑年坐幼寿宁侯,正德戊辰年坐刘瑾等封事。
十年三下吏,此度更沾衣。
梁狱书难上,秦庭哭未归。
围墙花自发,锁馆燕还飞。
况属炎蒸积,忧来不可挥!
这首诗清楚明晰的表现出了李梦阳对这次诬告入狱的愤懑与痛心。这次下狱虽然很快释放,但是李梦阳的仕途并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又遭遇了一系列的打击。弘治十八年,孝宗皇帝下诏要新政,于是李梦阳劾寿宁侯,上书孝宗皇帝。结果就是因为这次的上书弹劾,使得李梦阳又再次入狱。武宗即位后,旧党当权,干扰朝政、横行霸道。户部尚书韩文令李梦阳执笔代作疏劾宦官,率群臣请诛刘瑾等人。李梦阳代韩文草拟《代劾宦官状疏》。正德三年,刘瑾得知文章乃李梦阳代草,又将他从开封抓到北京下狱,幸得康海的营救,当年八月,李梦阳被赦出。在《空同集》中李梦阳本人有明确的记载了他第四次入狱的经历。李梦阳盛年即遭多次入狱,晚年回居乡野,是其晚年终难解脱的一痛,再加上中年丧妻的孤独落寞,遭遇的坎坷促使他对过往进行反思,从而带来了其心态的变化,并影响了其诗文的创作。
三、李梦阳晚期的诗论变化
李梦阳出身微贱,身世坎坷,早年父母双亡,为时不长的仕途中却连番遭遇了多次入狱和罢官。这难免使李梦阳想在官场大展宏图的志向受到致命地打击,心中愤懑必然需要诗文的抒发排解,所以现实的磨难使得李梦阳的晚期创作十分重视“情”,认为无论描写什么内容,都要以充沛的感情带动诗文创作。只有在情感充沛的情况下,诗歌创作才有可能,李梦阳强调“情”是诗歌创作的起因动力。而晚年回居乡野长达十六年的李梦阳与下层人民融合在一起,观察感受到了许多民间的文化,他在民间的文化中感受到了真挚的情感,因为民间的文学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的,民歌优于文人学子的诗歌创作,是真诚之作。这种观点在嘉靖初年,李梦阳为自己的诗集《弘德集》所作的《诗集自序》中明确的表达出来了。他追叙王叔武的“真诗乃在民间”之说,对自己以前写诗模古过甚,过于刻板的做法进行了自我批判,对自己“情寡词工”的写诗态度进行了自我反思。
晚年,李梦阳盛赞《董西厢》。并且,据李开先《词谑·论时调》记载:“有学诗文于李崆峒者,自旁郡而之汴省。崆峒教以:‘若似得传唱,则诗文无以加矣。’并说:“只在街市上闲行,必有唱之者。”李梦阳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他将民间创作与文人学子作品进行对比,以为“真诗乃在民间”,而所谓“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文人学子之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在李梦阳给别人的诗集做的《击音序》中也表述他重视民间诗文,重视民歌的观点。他写道:“诗至唐,古调亡矣!然自有唐调可歌咏,高者犹足被管弦.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黄、陈师法杜甫,号大家,今其词艰涩,不香色流动,如入神廓坐土木骸,即冠与人等,谓之人可乎? ……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又作诗话教人,人不复知诗炙.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 ……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予观江海山河之民,顾往往知诗,不作秀才语,如击音是已。”李梦阳认为“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黄、陈师法杜甫,号大家,今其词艰涩,不香色流动,如入神廓坐土木骸,即冠与人等,谓之人认为文人的诗不是真诗,他又认为,“予观江海山河之民,顾往往知诗,不作秀才语,如击音是已。”即民歌是真正自然真实的美的诗歌。李梦阳质疑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创作,具有创新性。可乎?”而“真诗在民间”之说,也反映了以李梦阳的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的一种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李梦阳的一些诗作就是用民间风味的乐府诗记载时事,抒发对时局的愤感与忧虑,暴露现实,感怀时事,肯定了民间的真情吟唱。李梦阳的一些乐府诗避免了一般拟作的过于浅显,且无新意的缺点,而是用汉魏乐府诗淳朴的形式写出了现实生活,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继承了汉魏乐府诗的现实精神。
李梦阳作为前七子领军人物,是明朝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努力的寻求文学新的出路,希望能改变明初以来萎靡不振的局面,他重新审视文学的体制,对文学本质进行重新的理解,他的诗文理论从一开始的过多注重强调法度格调,到后来的认为文人的诗不是真诗,“真诗乃在民间”,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出李梦阳完整的文学理论,更丰富了我国的诗文理论体系,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7页
[2] 陈文新.《明代诗学·绪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3]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4] (清)张廷玉.《明史·李梦阳传》卷二八六,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348页
[5] 李梦阳.《论学上篇第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空同集》卷六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2册
[6] 李梦阳.《缶音序》,明刊本《空同集先生集》卷五十一,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
[7] 李梦阳.《空同集》卷六十二《答周子书》
[8] 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明刊本《空同集先生集》卷六十一,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
[9] 李梦阳.《浅虬山人记》,明刊本《空同集先生集》卷四十七,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
[10] 李梦阳.《再与何氏书》,明刊本《空同集先生集》卷六十一,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
[11] (明)何景明.《大复集》卷二十二《与李空同论诗书》
[12] 蔡景康.蔡景康编选《明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13]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副使梦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10页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