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神话的覆灭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董龙昌 发表于:2012-01-18 14:48  点击:
【关健词】《香水》;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
电影《香水》延续了德国思想文化的思辨传统,具有浓郁的形上气息。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透视格雷诺耶这一主人公形象,可以发现影片实际上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现代社会中个人自我实现的神话,归属感和爱的匮乏导致了这一神话的覆灭。归属感和爱的缺失折射出了现代社会中人


  《香水》是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2006年执导的一部电影,剧本改编自德国作家帕•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的同名畅销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该书自1985年出版以来风靡全球,被译成包括中文、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在内的数十种文字。小说的巨大成功为电影剧本的改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电影的光辉也没有因小说而掩映。影片讲述了18世纪一位香水制造师格雷诺耶的传奇故事,那个时代的巴黎臭气熏天,在巴黎一个肮脏的鱼市上主人公降生了,母亲却因杀婴罪被送上了断头台。之后格雷诺耶辗转于孤儿院、制革铺和香水作坊,天赋异禀的鼻子使他像细菌一样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冷漠、无爱的生存环境中,气味是他惟一的寄托。在巴黎街头与卖黄香李子姑娘的邂逅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他被少女身上散发出的独特体香所吸引,对这种香味的占有欲望使他误杀少女。此后为制成神奇的异香,格雷诺耶连杀13名少女从她们的生命中萃取出能控制别人心灵的香水。然而,香水的制成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喜悦,最终在嗅觉的指引下,格雷诺耶重返自己的出身地,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用通感的文学手法准确而巧妙地传达出了人们的嗅觉体验,如何用视听手段传达人们对《香水》的审美体验一直是电影拍摄的难点所在,以致多年前库布里克就曾预言说,《香水》是“一部无法被搬上银幕的小说”。但提克威的电影却用具体意象、音响、旁白以及人物表演等手段成功地营造出了气味得以展现的情境从而传达出了人们的嗅觉感受。诚如伯恩•伊钦格(Bernd Eichinger)所言:“我们用意象、声响和音乐的力量,营造出气味的氛围。”影片在嗅觉的视觉化传达方面颇为成功,获得众多学者的认可,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本文主要分析影像中的主人公形象。我们认为,虽然《香水》在表面上充斥着美女、欲望、暴力、悬疑等赚人眼球的时尚元素,可以说是一部道地的娱乐大片,但在骨子里它却延续了德国思想文化的思辨传统,具有浓郁的哲学气息。透过格雷诺耶这一人物形象,影片集中探讨的是现代社会生存境遇中人的自我实现问题。本文尝试借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格雷诺耶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初步分析。
  二
  马斯洛认为,人类有许多类似本能的需要,这些需要具有层次上的差异性。一般而言,由低到高人类主要有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the physiological needs);(2)安全需要(the safety needs);(3)归属和爱的需要(the 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4)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5)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1]162-177正是这五种基本需要构成了人们的活动动机。以此观照影像中格雷诺耶短暂却惊人的生命历程,可以发现他全部活动的秘密。正是在上述基本需要的鼓动下,格雷诺耶走过了他惊世骇俗的生命旅程。
  影片以格雷诺耶鼻翼翕动展开了电影的叙事过程,也昭示出主人公格雷诺耶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在其天赋异禀的嗅觉指引下,格雷诺耶的生命在世界上才得以存活、发展、兴盛终至毁灭。为了满足自己吃喝拉撒等基本的生理需要,格雷诺耶隐忍、韧性地活着,在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格里马制革铺,他的生命力“有如病菌一样顽强”,他表现得“温顺又勤劳,俨然工人楷模,不分寒暑,每天劳作十五六个小时”①。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在初次见到制革铺老板的时候,他用嗅觉敏锐地意识到:必须不分寒暑昼夜地工作,惟其如此,才能保存住自己的生命。影片中用画外音这样叙述到:“第一次闻到这人(指制革铺老板——引者注)周围的臭气,格雷诺耶就知道在格里马制革铺,他的性命值什么价,全由他能干多少活而定”。格雷诺耶敏锐的嗅觉在其安全需要的实现过程中同样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加拉尔夫人育婴所,格雷诺耶能够通过嗅觉觉察出同伴的危险性,能够通过嗅觉准确地预测并躲过同伴的袭击;在格拉斯城阿尔努菲夫人香水作坊当他偷偷用女体做油脂离析实验时,也是通过嗅觉“看到”送晚香玉女佣的到来,并作出及时防范,从而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格雷诺耶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他必然有更高的心理需要。马斯洛认为,当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人就会产生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人需要爱和被爱,如果这种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疏离感、孤独感。于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在嗅觉的指引下,当格雷诺耶在巴黎巷中同卖黄香李子女孩邂逅时,女孩身上散发出的独特体香唤醒了他心中对爱的渴望,当他误杀少女因而其体香也随之渐趋消失后,影片中这样旁白到:“当晚他无法入眠,那女孩醉人的气息突然让他清醒地意识到他的生命为什么如此顽强、狂野,他悲惨的生活有了意义与目标,也有了更高的使命,他必须学会如何保藏气味”。可以认为,被格雷诺耶误杀的身上散发着独特芬芳的少女正是格雷诺耶爱之需要的象征,在影片中死去女孩的意象反复出现达5次之多,由此可见格雷诺耶心理上对爱之需要的迫切性。正是在这种心理需要的激荡下,格雷诺耶立志学习保存气味的方法,于是他到了巴黎跟随巴尔迪尼学习制作香水的工艺。当得知不能蒸馏出人体的味道时,格雷诺耶昏厥过去,大病一场,几近死亡。当得知用油脂离析法可以保存人的体香时,他又几乎瞬间恢复。于是他一路欢快地前往格拉斯城学习油脂离析法:“他的鼻子指引他远离人烟,愈高愈远,愈孤寂荒凉,寂寞有如磁极,引领他前往顶峰”。当他走进一座山洞时,影片中这样叙述到:“一时间,格雷诺耶简直不相信,他找到了一处几乎全无气味的地方,周围铺展着的,只有死寂的石头的宁静气息,这是片神圣的地方。没有外界的侵扰,他终于可以沐浴在自我之中,感觉极其美妙。如此过了一阵,他几乎忘了自己的野心和执念,差点也就全然放弃了”。正是在这里,格雷诺耶那不断膨胀的欲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他的身心也几近净化。
  然而山洞生活经历在格雷诺耶寻求其心理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却具有转折性的意义。一方面,格雷诺耶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只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另一方面,他又萌生了另一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1]168就天赋异禀的香水制造师格雷诺耶而言,他必须制成世界上最奇特的香水,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格雷诺耶之所以萌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是因为正是在山洞生活中,“有生之来,格雷诺耶初次意识到,他没有自己的气味,他一生对他人都无足轻重。他怕自我被忽视、被湮没,仿佛他不复存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他踏上了寻求学习油脂离析法的旅程,这一旅程也是他寻求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高层次需要建立在较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有实现的可能性。格雷诺耶归属感和爱之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却又相当偏执地去寻求自我实现的满足,这一悖论性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他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不会得到满足,也预示了他最终走向毁灭的人生之路。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